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03期   作者:吴燕玲
[导读] 写作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摘要:写作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一个会写作的学生,其知识储备必然雄厚,思维逻辑必然清晰,思想意识必然也有一定的深度,凡此种种,这对于塑造学生的完美品格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他们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立足于学生发展实况,着眼于他们的未来,为当前教育指明方向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成长打下了地基。写作能力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核心素养理念也是语文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战略,在优质理念的加持下,必然会给学生的写作练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发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核心素养下应该如何开展写作训练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训练;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近几年在教育界谈论热烈的话题,如何将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如何重新打磨教学技巧,完善教学方案也成了众多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如果把核心素养所涵盖的概念进行细致的划分,基本可以分为个人成长和大众成长两个大块。个人的成长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思维、意识,大众的成长包括:集体意识、社会意识以及家国意识等。写作能力是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在新时代的推动下,其训练内容必然也会有全面的革新。传统语文教学中,是老师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具体安排训练内容,老师让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新时代背景下的写作训练,就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革新写作训练方式,丰富和创新写作训练内容,从而给予学生更多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公众成长的知识涵养,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开展行知合一的写作训练
        核心素养是一个大概念,是一个集能力、思想、品质等为一体的大集合。在应试化教育背景下,在写作训练中,更多的教师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之上,却忽视了这一综合素质中思维意识、思想品格的引导和培养。即便学生文激昂,落笔成章,若只是单纯的发展技能这项硬实力,忽视了未来成长不可缺少的那些软实力,终究还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实际案例:
        前几天,笔者在某平台上看到了一封留学家长的求助文,文中该家长细陈当初送儿子去国外留学的前因,想发动网络舆论的力量能引起国家的重视,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回国。
        仔细浏览文下的评论区,无数的网民纷纷开始“站队”,其中不乏一些文笔出众的人群,但是,细究其评论初衷,不难可以看出一些仇富、落井下石、秀下限的痕迹。
        文采飞扬虽是一种能力的内核,而思想匮乏却是内在腐朽,误入歧途的开始。
        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内容核心是知识能力与思想意识的并行发展,缺一不可。所以,笔者倡导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实现教学目光的扩大化,不仅要抓能力,更要锤炼学生的思想和意识,从而为写作练习注入新时代的活力,进而助力学生综合发展。
        二.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锤炼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系统和繁琐的过程,将它进行一定的划分,基本可以分为布局谋篇的能力、修辞手法的应用以及情感意识的激发等。
        1.仿写炼基础力
        仿写过程是学生从写作入门到写作能力养成的必经阶段。这种类似于同义词替换模式的写作方式,与小学生接触的“仿一仿,写一写”相类似,是它们的加强版,升级版。仿一仿,写一写所面向的对象是基础字词和语句,而仿写所面向的对象是字数较长的语句和段落。
        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笔者就给学生截取了这样一个语句“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析这一句子主体:溪流,所用的修辞手法:排比等;随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根据原句子所展现的景象,进行主体的替换,如可以替换成蝉声。
        引导学生将以原内容为仿写模板,进行简单的同义词替换,如:
        伴着高温,蝉声时而长,时而尖,时而急声音也渐渐转了调子。
        2.续写炼想象力
        续写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对文章进行一定的续写,考验的是学生对整篇文章总体框架以及主题思想的把握,同样也对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在进行《习作:故事新编》这个版块的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以《海的女儿》这篇课文为例。抛出一个问题:小人鱼超生到精灵世界之后,她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
        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原故事的联想,顺势引导学生对该故事进行简单的续写。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构思方式自然也不同,让学生以写作的方式,打造小人鱼未来的精灵王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3体验炼表达力
        写作离不开情感,情感是催化灵感的重要原材料。情感是一篇优质文章不可或缺元素,学生只有有了情感,才能为自己的文章注入灵魂,打动自己的同时,才能打动别人。
        完善学生的情感意识和人格品质也是核心素养中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训练的时候,要把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激发放在同样的位置上。
        如,引导学生创作与亲情有关的文章时,就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
        引导学生创作与生命意识有关的文章时,就要引导学生联系电视报道、阅读过程或者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
        引导学生在创作与劳动意识有关的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下作业,要求学生能够亲身去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观察,去感悟;
        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的写作方式,只要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就能够做到“胸中有词,落笔成章”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公众能力培养
        “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指出:学生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他们存在于社会,是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既然存于社会就要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如家国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法律意识等等。就目前小学生训练的写作方向来看,以上内容却鲜有涉猎。偏社会性的话题虽与学生的接触层面相差甚远,但是,这些话题却是学生间接基础社会,快速成长的直接跳板。所以,笔者认为,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公众关注的焦点,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对公众话题的探讨。
        如,当前人们最关注的疫情,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其中不乏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案例和一些反映人性缺失的事件,这便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朋友圈私自售卖口罩,个别市场私自提高蔬菜价格、药房散布不实信息等等,就可以要求学生站在公民的角度上,对这些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评判。针对像钟南山的亲临一线、各地方医院医生的支援救护,也可以让学生站在公民的角度,对这些具有正能量的现象进行歌颂和褒奖。
        以公民的视角来审查社会中的出现的一些负面或正面的现象,一方面搭建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写作的方式,用文字的力量来推动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紧跟时代发展去改变教学策略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为指导方向,创新写作训练方式,丰富写作训练内容,彻底改变传统老师让写什么,学生就写什么的单一套路,寻求一条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写作之路,从而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思维意识以及人格品质的综合提升,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 陈霞.  科技风. 2019(14)
        [2]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 张彦辉.  学周刊. 2019(14)
        [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有效拓展策略[J]. 李翠敏.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07)
        [4]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 计宇.  教学与管理. 2018(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