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是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本课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构建生本课堂的要素,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开展高效的生本课堂教育,以及生本课堂在课堂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生本课堂;建设
前言:新课改的推行要求小学课堂要将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互动参与的方式对课堂的节奏,进展及讲解内容的重点产生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对传统教学方式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也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新时期语文课堂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 构建语文高效生本课堂的要素
(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精准掌握
任何课堂的教育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在生本课堂中同样也是如此,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精准掌握,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使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疑问,并且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的推进生本课堂的节奏与进展。
(二)有计划的开展课堂互动
互动是生本课堂的灵魂。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了老师的灌输型的教课模式。学生只需要在下面坐着听,把老师说的都记住就能应付考试。而素质教育的推行使人们认识到了这种办法的局限性。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分组比赛,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语文与数学不同,它没有标准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各种各样的答案才是语文的魅力[1]。
(三)教师加强课堂的把控力度
教师在构建生本课堂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只是简单的组织学生进行内容讨论或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而要重视课堂的节奏,不能让学生在长时间的讨论与思考中失去紧迫感,也不能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而忽略对问题的总结和点评。只有将课堂的每个环节设计的松紧有度,对学生思想把控得当,才能提高生本课堂的效率。
二 如何开展高效的生本课堂教育
(一)问题导入,并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问题导入,是当前构建生本课堂的重要方式之一。语文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学习《落花生》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结构,从开始描写生活场景,引出花生,到“父亲”点明主题,最后描写“我”的感受。通过学习让学生也仿照《落花生》,寻找生活中“你”认为有意义的,有生活启发的植物进行描写。这种文本的模仿,不仅仅是知识理论的模仿,还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体验,是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方式的语用训练
(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用不同的形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高效的学习。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且主动提出问题,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讨论,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的有效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
(三)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能力
有效的课堂构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在这种高效的课堂上起到指挥手的作用。不但要把控课堂的节奏和速度,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切入与讲解的方式,更要把控互动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在一堂课结束后能够达到的效果的评测。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意与乐趣,提高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三 构建生本课堂的作用
(一)更加利于了解学情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只能凭借讲课的经验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但是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却很难掌握。构建生本课堂则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并且以合作的模式将问题的答案总结成一个。教师可以通过每组的答案清晰的掌握每个小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根据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了解学情这一优势上,生本课堂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并且能够高效的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减轻教师备课的压力[3]。
(二)能够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自己的讲课经验去判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且针对这个话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引导教学。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生活背景与阅历都不同,真正的触动学生兴趣的连接点经常会出现偏差。在生本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对问题进行延伸与拓展,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准确的把握教学起点,提高教学的效率及针对性,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4]。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生本课堂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共情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增加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式之一。如讲《桂林山水》这篇抒情散文的生本课堂中,针对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针对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中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学会描写与表达的方式。通过这种课堂教育方式,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能力及素养,深度的感悟语文的魅力。
总结:生本课堂的建立,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生本课堂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生本课堂的实践方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文献:
[1]王绍亭.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2019(16):144-144.
[2]周宏伟.浅议立足生本,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9(9).
[3]常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高效课堂构建[J].新课程(上),2019(1).
[4]张银和.浅析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小品文选刊:下,2019(4):0060-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