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生于中小学生是身上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学生公开殴架、校园霸凌、自杀谋杀……一系列的恶劣的事件层出不穷。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身体、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尤其是面对严酷的当代社会竞争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交往和考试压力等方面的协同作用下,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层出不穷。
为深入落实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要求进一步系统地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而,在中小学群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方面针对如何提高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综合心理素质,筛查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预警机制,预防心理问题引起的应急突发事件等急待决绝 。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式,合理配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是各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二.国学经典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当下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及应用,均沿用西方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但西方的心理学流派众多,彼此矛盾纷争,理论多源于对动物、精神病人等研究。西方心理学研究常模是西方人,会受到任性、种族、宗教、社会体制等方面影响。因此挖掘探索一条适合于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将是一条必行之路。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蕴含的丰富心理学知识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及实施方案。
从宏观环境上来看,推行学习国学经典进课堂和通过国学经典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还存在诸多困难。例如国学经典的学习大多停留在朗读和背诵上,既没有深一层次的理解,也缺少合适的践行活动。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很多中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当作了“非主科”课程来对待,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浅表层理论知识,学生缺少课外的实践与交流,两相作用使得此门课程难以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较之下,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乃有独领风骚之处。笔者认为,民族文化在各个国家民族发展中起着思想层面的基础性的引领作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文化深深地根植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始终贯穿于整个社会,在这种精神情感的影响下,中国人从小时候起就会受到中华文化的熏染,经过长期的熏陶,渐渐地形成一种独特的思想文化印记。所以,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仔细考虑民族文化这一影响因素,要看透中国中小学生与西方中小学生生活的不同的文化大背景。牢牢抓住中华民族文化这一影响中国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殊因素,才会找到适合对中国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才会避免生搬硬套从而选择因材施教,才会走出一条“中西相合,兼容并包,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二、“国学经典”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下的积极作用与具体实践。
在综合思考分析之后,我们得出结论不妨把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对国学经典的学习相结合。即在品读国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国学经典,对中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积极地指导作用,学校要充分地运用好“国学经典”这一有利工具,努力地让国学经典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年成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则是重中之重。
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不仅需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堂来进行理论讲解,也需要“润物细无声”式的积极指引。在学习国学中提高道德素质,在趣味心理活动中得到体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中品悟经典,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达到自我思想方面的升华,以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最终实现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
以国学经典的内容作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充分发挥国学经典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国学经典教育与西方教育心理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会贯通,落在实处。
(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心理发展历程。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不可揠苗助长。同时,由于身心发展具有的阶段性特点,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追求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
因而,学校应该建立统一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历程,在对学生给予成长反馈的同时,增进学生心理发展历程方面的研究。
(二)、举办心理教育趣味活动,融合国学经典学习教育。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中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所以,学校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来举行心理教育趣味活动。将心理游戏、心理情景体验、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宣传等等心理活动举办到位,不落于“形式化”和“功利化”。在游戏活动中,融入国学经典的知识,让这些知识不仅仅是作为“谷粮”贮存在学生的身体里,也要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这些“谷粮”真正在体内消化掉,使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传统经典文化在自身得到升华,在升华中净化心灵,在净化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在提升中保持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将国学经典引入心理教育课堂,进行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不应只讲一些生硬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把这些理论知识融合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这样做更能让学生接受。与此同时,应把国学经典中适合学生学习了解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上,更要注重的是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个性化。不死板的讲理论,学生才会有兴趣;在合适的话题、情景中引入国学经典内容,才会让学生觉得“国学经典”不枯燥,让学生十分自然地吸收经典智慧。这样,会更加有效的将“国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真正地做到洗涤心灵、涵养人生。
(四)、家校互动,共同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家长的必做工作。推进家校互动,双方及时而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才会使学生的健康发展有了双重保障。
(五)、教师做好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并且努力发挥中国经典对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中国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时代发展大脉络,做好富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也就离不开对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将国学学习真正落实、将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对待、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相融相合,同时抓住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吸收西方心理理论精华,从而辩证创新、实事求是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母艳华.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24.
[2]张连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才智,2018(18):34-35.
[3] 刘颖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优化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