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电表的电路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期   作者: 苗明
[导读] 电路中含有电流表和电压表以后,电路变得较复杂。
        电路中含有电流表和电压表以后,电路变得较复杂。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电表的双重作用。一是指示作用,即电表能指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或电路两端的电压;二是连接作用,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且电流表自身的电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在分析电路时可以把电流表去掉,并用导线替代电流表;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且电压表电阻很大,相当于断开的开关。特别强调的是:在分析电路时可以把电流表、电压表直接拆除,如影响用电器工作的是电流表,不影响的是电压表。但千万注意不能把去掉电压表的地方用线连起来,以免引起用电器短路,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源。
1、判断电流表、电压表的类型
        例1 :(如图1)所示,电路连接没有错误,两灯都能发光,每只电表均有正常的示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
        B.甲乙都是电流表
        C.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D.甲乙都是电压表
        【分析】:不妨采用排除的方法进行判断。假设A正确,则甲相当于断开的开关,乙相当于一根导线。此时灯泡L2和乙会被它们下面的导线短路,导致L2不亮,乙没有示数。假设不成立。假设B正确,甲乙都相当于一根导线,会引起电源短路。假设D正确,会出现与A相似的情况。正确答案是C,此时L1、L2并联,甲测量流过L2的电流,乙测量电源电压。        答案:C。
        【反思】:排除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判别电表类型时很常用。
2、利用电压表检测电路故障
        例2:(  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电灯L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经检验,连接导线无断裂现象。用电压表检测时,发现a、b及b、c间的电压均为零,而a、d及c、d间均有电压。请找出电路发生的故障。

        【分析】:开关闭合后,电灯不亮,电流表无读数,说明电路中发生的是断路故障。连接导线无故障,而电压表测试a、d间有电压,则说明从a点经电源到d点这一段电路无故障。正常情况下,开关闭合时c、d间电压应为零。但题目中c、d间有电压,说明从c点经开关到d点间这一段电路存在断路故障,原因一定是开关触片或开关接线柱接触不良。
        答案:开关触片或开关接线柱接触不良。
         【反思】:上述故障能造成电灯不亮,电流表无读数,许多同学能够理解。但对c、d间有电压难以理解。我们想象在c、d间接上电压表,断开开关S,由于电流表、电灯的灯丝都是导体,所以电压表的负接线柱从c经电灯、电流表到电源负极是连通的。另一方面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从d点到电源正极也是连通的。所以c、d间有电压。而电压表所测得的c、d 间的电压实际上就是电源的电压。
          3、判断电路连接情况
例3:(如图3)小明观察到某一部件外壳上三个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U1、U2、U3;三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I1、I2、I3。打开外壳,看到它的内部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小东很快猜出了U1、U2、U3和I1、I2、I3之间的关系。U1、U2、U3和I1、I2、I3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分析】:如果能知道电阻R1、R2的连接情况,就可以根据串联或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规律判断出U1、U2、U3和I1、I2、I3之间的关系。图3电路初看比较复杂,用前面所述的方法,把电压表直接拆除后,因为电压表是并联接在电路两端的,电路变为图4。容易看出R1、R2是串联,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I1=I2=I3。图3中,用导线替代电流表后,容易看出电压表V1测的是R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的是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3测的是R1R2两端的电压,即电路中的总电压。因为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所以U1+U2=U3。

        答案:U1+U2=U3   I1=I2=I3
        【反思】:“拆除电表法”是简化电路,弄清电路连接情况的基本方法,拆除电压表后,电路变得简单明了,容易判断分析电路元件的串、并联,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应注意掌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