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丧失方向感,不容易获得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基于 OBE 理论的课程模型中处于主动与中心地位,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期望,并通过持续的评价获得成功体验。基于OBE理论的环境管理研讨课堂通过设定清晰的学习成效,达成较好的研讨课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OBE理论;研讨课堂;驱动力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模式认为基于学习成效的教育是由学习产出驱动的课程活动和评价系统,必须明确的让学生在毕业时具备应该拥有的能力,并要设计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来达成预期目标[1]。OBE 教育模式中学生的评价是由学习成效来进行反馈,并由反馈的结果进一步优化教学[2]。学习成效的评估也更为合理优化,持续性的动态评估对学习进展慢的学生来说更公平合理。OBE 理论的驱动力是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了提高学习成效而对教学和评价过程进行反向设计,从而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改变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的方式,达成提高教学质量的初衷。
OBE 教育模式中的“学习成效”在研讨课中就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最终掌握的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技能的拓展能力、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表达能力和小组学习的合作能力等。以往的考核是通过试卷和分数进行,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效。OBE 教育模式则通过多元化检验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与预设的目标是否匹配。
研讨课可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是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良好运行机制,主要是研讨课建设和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方式,即系统内部要素构成及其之间的动力作用模式。根据研讨课的组织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机制、课程管理机制、学生参与研讨课的激励机制。
1 研讨课程的设置机制
通过综合考察,我们可以得出是环境管理课程设置就是以学术知识为基础来综合育人,强调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全方面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兴趣自主开设相关课程供学生选择,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选择性”和教师对课程的“自主性”, 也体现了“学分制”、“选课制”的内涵。根据各高校新生研讨课的理论假设和设置目标,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专业类
该类一般采取必修课的方式,以达到专业认识,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学术兴趣的目的。
(2)通识教育类
一般采取选修课的方式,以达到锻炼合作学习能力,科学严谨的思维,跨学科思维的目的。
(3)学术研究类
一般采取选修课的方式,以达到跨学科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2 研讨课程组织过程
首先,确定课程内容,由学生与教师共同确定。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作为研讨课的组织过程的开始,选定了内容即确定了教学目标。 其次,学生选择课题,选定研究内容是后期的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和性格指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并指导学生选择紧扣课程内容并具备可行性的主题进行研究。
第三,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学生根据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的研究内容,通过自学、讨论、互助等方式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与专业人士的访谈、实地考察及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研究,并筛选整理。 第四,汇报及课堂讨论,学生遵循科学的研究思路,总结研究成果,将完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并提出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对小组的研究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并评价小组的研究。 第五,总结报告,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教师的指导以及和同学的探讨,写出总结性报告。 第六,考核,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及成果进行评价考核,对学生生成考核成绩。
3 学生参与研讨课的激励机制
学习者是研讨课的运行机制中的学习的主体与参与者,而学生参与研讨课的程度是衡量研讨课的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参考标志。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欲望是使人完成目标,并发挥最大潜能的关键,而对于学生来说,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因此学生参与研讨课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
(1)学生的自主学习机制。研讨课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观念,并参与研讨课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参与研讨课自主学习对研讨课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教师首先会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正确学习观。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专业的掌握有密切关系,如果学生将学习当做是外界施加给他的任务,并且是强制性的,就会试图用应付的方法去学习。但如果从开始,学生就明确知道研讨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具体的认识,或者通过研讨课的学习掌握特定的能力,那么学生就会自发自动的去学习,以理解和探寻为目的。研讨课的价值之一就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价值就在于综合能力的高低。研讨课的性质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强有力的促进,尤其是在知识拓展能力、研究型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研讨课的内容,基于现在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及图书馆和教师资源的支持下,全面对知识内容进行自主或与同学合作学习,对现有知识进行批判思辨,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2)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研讨课的学习内容与上课方式、教学方法都与传统的教授式课程不同,故而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上也差别显著。基于OBE的研讨课程通常采取过程评价与总结性结合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研讨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尽快适应研讨课的教学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在课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体验过程中付出的精力。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准备情况及组内的合作、与其他组的竞争学习等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在此期间获得的能力提升,以此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评价激励机制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老师的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包括个人的成绩与小组的成绩,而小组成绩占比大于个人成绩占比,更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对今后的科研和思辨学习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基于 OBE 的研讨课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课,通过建立良好的课程设置机制、课程管理机制和学生参与研讨课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实现既定目标。使用 OBE 理论指导研讨课课程模式的建构是有帮助的,这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方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Ziegler Suzanne, Sussman Susan B., Ed. The Effectiveness of Adult Literacy Education: A Review of Issues and Literature Related to Outcome-Based Evaluation of Literacy Programs[J], 1996, : 56.
[2] 陈垚, 甘春娟, 袁绍春, 余薇薇.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 (33): 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