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的复杂性影响到了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尤其是中小学生,一方面接触到了大量的社会性信息,另一方面又缺乏对信息进行辨别、筛选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该在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与世界相处,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生命教育;探索实践
引言:我国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过:“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教育、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 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从整个社会来看,学生自杀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令人痛心,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应该得到保障,精神生活更不容忽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应该忽视教育的生命性,中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将生命教育渗透进日常工作之中。
1 生命教育理论概述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就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我国对生命教育的践行时间较晚,最早较为全面贯彻了“生命教育”理念的当属2005年3月上海市制定并出台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此《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和指导。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它尊重学生生命的个体性,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还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仅是对人类生命的热爱,还是对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尊重。
总而言之,生命教育就需要教育工作充满人道和人性的光辉,让每个学生获得自主、全面、和谐、生动的发展,从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 生命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2.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成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班主任应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时纠正他们对人和事的看法与态度,正确地待人接物,正确地面对成功和失败。
学生正确的三观离不开独立的人格,对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观察之后可以发现,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生命个体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开展工作时一味地采用灌输和管束的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还会泯灭到学生的个性,因此中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应该对学生有深入的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独立的人格特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能。[1]此外,如果发现学生存在情绪低落、举动异常都特殊情况,应该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情况,当学生有困难时可以向校方甚至是有关单位申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2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渗透生命教育
班集体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学生日常所处的环境,因此,班集体的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班主任应该积极维护健康向上的班级体氛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集体和个体的生命价值都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提升和超越,形成一个民主、平等、生气勃勃、充满成长气息的班级集体。
优质班集体的构建可以从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实行管理角色轮换的模式和共同美化教室环境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在环境中所拥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让学生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有充分的认知,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感受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价值所在,进而体会到自身生命的价值;其次是班级管理中实行管理角色轮换模式,具体体现为班干部竞选制和班干部任用轮换制,通过这种模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认知到在班集体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实现管理与被管理的和谐统一,此外,还能够帮助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受挫能力和责任意识;[2]最后是共同美化教室环境,将教室还给学生,学生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基础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出发,将教室布置成大家喜闻乐见的样子,为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兴趣得到发展,才华得到展示,营造一个友爱的班集体让学生在爱自己的同时也能够爱他人。
2.3 通过实践活动开展生命教育
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内容有更加切实的感受,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在活动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塑造自己的人格。
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实践活动、校园主题节等多种形式展开。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工作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面对社会时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沮丧而失去对生命的肯定,因此生命教育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命,更加珍惜生命,进而增强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3 对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
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生命认知,新教育基础理论里提到:“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3]”教育工作不应该脱离它的本质,不能够以分为本、分数至上,生命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是新时代下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环,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进而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尊重学生的个体性是生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传统教育中长期分数至上的理念一味地强调分数,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精神生活,由于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学生有多种渠道可以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信息,中小学生不能够正确处理这些信息的话很容易迷失自我,不仅可能会落下学业走上歧途,甚至可能会放弃生命。因此,中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生命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佳.班主任工作渗透生命教育的案例分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徐雪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探析[J].速读(下旬),2019,(6):243.
[3]张普梅.依托传统文化润泽生命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之策略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1):184.
本文系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班主任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70207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