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期   作者:包志英
[导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联系学校和家长的桥梁,是协调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助推剂,又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主导因素。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联系学校和家长的桥梁,是协调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助推剂,又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主导因素。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既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格和较好的人格修养,也需要一定的管理教育方法和艺术。在农村初中学校,要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班主任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以及生活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通过培养班干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方式,使教育管理工作得到落实。同时在注重智育教育的同时,要兼顾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班主任; 教育管理工作;
        当前,农村初中教育管理工作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引起学校的广泛重视。初中生能够良好地成长和发展,与班主任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简单粗暴的育人方式只能得到与目的相反的结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来讲,留下的心灵创伤是无法抹平的。初中教育管理工作,要求能组织协调教育队伍,使教育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质量得到最大化发挥, 进而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班主任的工作具有很高的系统性和繁杂性, 能否将细节处理好决定着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决定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我国初中班主任普遍的管理方式还集中在“专制型”管理模式上。笔者建议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上,秉承授人以渔的态度,做到“放权”,将管理当作一门艺术看待。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实践,在此探讨一下学生教育管理的认识。
一、落实对学生的赏识教育
班主任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优点。班主任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侧重地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难易不同的问题,既满足优等生的学习需求,也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尊重,求得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使生生、师生增强交流与合作,促使学生在集体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温暖与成功。
二、培养班干部,为其他学生树立优秀学习榜样
在农村初中班级中,班主任需要从班级中选择一些学生来担任班干部,班干部在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中,需要对教师的班级事务处理工作进行协助,另外,还需要起到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的作用。既要有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也要有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 不会被任用为班干部的想法,这时班主任就应该将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进行纠正,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班干部的选用并不仅仅决定于学习成绩,还需要看学生的能力和态度。
让更多的学生当选班干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班干部的职责进行了解,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能对工作负责,同时也能对学习负责,让自己在出任班干部的时候能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再者, 能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胆量进行锻炼。

因为很多农村初中的学生没有强大的自信, 不喜欢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但是在出任班干部之后,出于工作需要,他们会在与其他同学以及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信心,这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都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三、做好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发挥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
家庭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班主任作为学校管理的集中代表,应注重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家长能够充分支持、配合学校管理工作。作为班主任应该多与家长交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无论家长在家还是外出打工,通过校讯通、家长 QQ交流群、微信平台和家长保持及时联络,坚持报喜不报忧的原则。通过与家长报告学生的优点和长项,进步与成绩,增强家长对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不断唤醒家长的管理教育自信,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肯定,不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教育和管理孩子的经验,班主任做好组织和引导,引导学生家长科学管教子女,争取家庭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四、采取以身作则的教育模式
        为人师表可以说是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班主任是在学校与学生接触得最多的人,初中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正面引导。比如,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的行为举止、人格魅力以及谈吐表现等方面都应该做出良好的规范。用自身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以及个人素质来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榜样形象,逐渐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培养起学生高尚的人格素养以及道德情操, 提高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五、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在社会环境中教育学生
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诸多问题都源自社会的影响,现代教育不可能与社会完全隔离,相反还要更好地从社会环境出发,对学生做好教育管理,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社会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家长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代表着家庭,更有代表的社会,请家长给学生作报告方便直接而有效;很多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让其中的一些学生回校作报告;或引入更多的社会现象作为教育管理的素材,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或者直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班主任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认真研究班级管理,用一颗爱心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丰富自己的管理方法,让学生从班主任那里获得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得到更多的生活道理和人生感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坤芳.教育管理在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有效策略[J].魅力中国, 2016 (45) .
[2]欧相霞。初中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与规划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6):46.
[3]肖桂英。浅谈初中班主任的育人工作[J].湘潮,2013(3):74.
[4]颜燕升.关于农村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 (中学) , 2017 (3)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