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技术教育重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期   作者:冯彩练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已不再符合现在信息技术课堂的需求。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已不再符合现在信息技术课堂的需求。对于信息技术课堂而言,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只是教学的基础,并不是教学的重点,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让知识走进生活;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自主的发展才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由此,本文以信息技术的教育重点为例展开讨论,并为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重点;
引言
        随着我国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改革来说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对学生学习而言,信息技术也是有用的工具,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更多的知识,比如了解世界各处的文化,了解时事政治,知晓信息技术发展历程,接触新兴的信息技术。由此,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途径。由此,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指课程本身的教育,还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时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和工具,它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便利。所以,鉴于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多样性,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基于新课程改革,创设更优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创设丰富多彩帮助学生掌握技能的课堂。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好奇心重,可塑性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教师应该以信息技术课堂为媒介,将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以及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普及知识为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变化,由此,促进了我国信息教育的改革。现在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训练,发展成为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相适应的素质教育。而基础知识是学生运用的基础,也是学生得到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时,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对相应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找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基于生活实际更好地认识社会信息的文化形态。在普及基础知识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必备素养。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是基于基础知识普及,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信息获取、加工、管理,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从而使学生发展成为信息时代,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个重点。
二、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机械化的学科,它也不仅局限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它还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当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由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当中,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基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在课堂情境当中,让学生能力得到发展,进而为我国社会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以下活动,第一,可以借助电脑设备为学生创设绘图比赛,引导学生在信息课堂上可以自由画,可结合语文、数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进行绘画,还可以结合学习经历绘制设计图,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兴趣点,全身心地拖入到自己喜爱的内容中,让学生在自由轻松、多姿多彩的信息课堂当中,培养自主能力。第二,教师根据新时代机器人在人们生活当中的广泛运用,为学生设置机器人制作大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手实践。机器人作为时代的新兴产物,对于学生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就是可以为学生开设信息学奥赛,营造和谐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信息奥赛中,巩固相关知识,并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当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实践,以提升自身素质。
三、以知识运用为重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安排教学重点,有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为重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开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运用于各科学习当中,甚至运用于信息交流当中。信息技术的高度实践性,还体现在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和各学科知识各方面联系起来,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既体现了科学性,又具有文化性,还蕴藏艺术性,因此这一点无疑突显了信息技术涵养的素质教育内容和特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不仅如此,还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优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信息储备,进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四、以个性创新为目标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技术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目前许多学生还不具备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激发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创新教育接轨,创新是信息技术的特点,由此,也应该是信息教育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该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从而培养学生创新、高效地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意识。从而将可持续教育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基本取向,要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具有潜能的创新个体。在教学活动时,利用丰富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开展多角度的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提高。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应该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尤其做好信息技术教育,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创新化发展,并激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信息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开展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黄佳玮.创客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融合研究[J].成才之路,2019(32):34-35.
        [1]郑元锋,陈金凤.如何让信息技术有效助力物理课堂教学[J].中国新通信,2019,21(21):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