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期   作者:何欢
[导读] 汉语言文学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沉淀与缩影,是无数炎黄子孙心中的骄傲与自豪。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沉淀与缩影,是无数炎黄子孙心中的骄傲与自豪。我们从小就接受着汉语言文学教育,上了大学以后更是能接触到单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各大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基地,这些年来不断地为祖国发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型人才。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新媒体时代为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契机,处理好新生事物与传统观点的矛盾,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浅议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展开论述。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
引言
        网络环境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监管力度匮乏时就可能导致鱼龙混杂。学生们沉迷于方便携带且省时省力的电子书时,书店货架上的纸质书就会无人问津。人在追求所谓新潮,放纵所谓惰性时再也没有闻到过墨香。交谈时脱口而出的网络用语,早已磨灭了研究古典文化的心。网络的的确确方便了生活,移动支付使得一个手机就可以轻松解决购物问题,百度百科使得人们快速查找出自己需要的材料……不得不承认的还有网络也存在了很多弊端。网络时代的到来将教育教学模式点缀得更加多元化,却让判断力还不够强的学生在其中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汉语言文学和网络环境既能相互融合,又能相互排斥。
1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积极影响分析
        1.1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手段在近几年才盛行,其横空出世彰显了教育发展的脚步一直在跟随时代变化。传统教学中老师只能按照教案以及自己的满腹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当这种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时,老师可以借助网络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师生共同学习和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同时多媒体网络教学为老师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众所周知,近年大量文学类节目翻涌而来,这些节目具有教育意义,合理的运用可以将其变为有效的教育资源。例如,高职汉语言文学课堂讲到文学写作中的书信体,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播放一段《见字如面》,让学生在看节目的同时领悟书信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节目中包含从古至今的书信,可能是一位将军的家书,亦或是一位患病儿子给母亲的绝笔等等,书信体的魅力在流露的真情实感中熠熠生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了课堂的品质。
        1.2互动性强
        网络已经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跨越,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的帮助下已经以一个新的姿态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传统媒体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被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其影响力远远没有现在深远。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汉语言文化研究人员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及时的交流和探讨,促进形成良好、有效的沟通环境,从而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进程。
2消极影响和冲击表现
        网络语言是基于新媒体网络发展的对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改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相对于我国传统汉语的长期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汉语语法结构的严谨性而言,网络语言的形成随意性较大,部分网络语言形式不够规范,产生了许多不规范用字、用语和消极意义词汇。

大部分开放教育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基础较差,容易导致他们养成不规范的用词习惯,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汉语综合运用能力,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产生了消极影响。例如青少年经常利用“酱紫”“你造吗”等网络词语,很容易影响到正常发音,导致发音过程中变得口齿不清,影响到正常的语言交流。又如“蓝瘦、香菇”等词汇,改变了原有词汇的组成方式,不符合传统语言的基本内涵。这些现象需要开放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真鉴别,降低网络语言带来的不良影响。
3相关策略
        3.1合理利用网络平台
        汉语言文学的运用也需要网络平台支持,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汉语言教学的推广与完善是当今时代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趋势。目前而言,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方面逐渐的进行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引进,将互联网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机的进行结合,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的便捷、互联网资料的丰富、资源的广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言学习环境。
        3.2规范汉语言文学教学,引导学生辩证
        看待网络流行语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无法规避随处可见的各种网络流行语,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其带来的影响。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须完全否定网络流行语,应在承认其确实增加了趣味性与生动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与对待网络流行语。幽默、诙谐、通俗的网络流行语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若是全盘否定反而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此外,作为汉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衍生物,网络流行语在提升学生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专业指导,网络流行语在表达方面有失严谨,与汉语言文学的逻辑性与严密性相悖。因此,教师要着力强化汉语言规范教学,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素养,帮助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中学会筛选与甄别,保持应有的文学风尚。
        3.3建立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
        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运用网络视频、音像资料、微课堂等技术手段的支持,广泛使用网络技术资源,加大数据库建设,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帮助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建立一个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学生才可以通过网上将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学的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为论题展开探讨,此课题一直是该领域当中的热点研究课题,有很多的教研人员对于此课题提出了很多的教学模式,但是伴随着新形势的到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出现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各种建议和措施,促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另外各大院校也应当提高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程度,促进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雪.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112-113.
[2]李星瑶.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9):31-32.
[3]闫寒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联动教学模式探讨——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1):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