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种群生态学教育价值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李邵姝
[导读] 我国正在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基础教育生物课程中种群生态学内容对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公民至关重要。本文从对种群生态学的认识出发,浅谈种群生态学在基础教学课程中的教育价值。

李邵姝    沈阳市第五中学  辽宁  沈阳  130041
【摘要】我国正在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基础教育生物课程中种群生态学内容对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公民至关重要。本文从对种群生态学的认识出发,浅谈种群生态学在基础教学课程中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高中生物;种群生态学;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199-01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与自然错位的关系导致各种生态危机接踵而来,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种群生态学认为“一定(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种群数量是有限的”,这是学生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的资源”、“地球‘供给’有限”环境价值理念的理论基础,对于公民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构建我国生态文明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种群的内涵
        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同种分体组合。population是从拉丁语Populues派生出来,含有人和人民的意思,一般译为人口,有人在昆虫学中将该词译为鱼口。后来生态学家普遍译为种群。也有译为繁群、居群和个体群的。除了生态学外,进化论、遗传学、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等都使用种群的术语。为了强调不同的侧面,在使用时往往加入限定词,当用于生态学时,通常称作种群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当我们从广义说地球上的某个物种的总和时如鲸鱼种群即为抽象的;当具体指某种群时(如长白山地区的灰喜鹊种群),其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是随研究者的方便而划分的;例如实一个培养皿上所有的大肠杆菌,也可称为一个实验种群。
        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例如,捕食者与猎物、寄生物与宿主等)相互作用。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动态变化,即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种群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和基础。种群作为一个系统,它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其时空动态规律和调节机理,其遗传组成和进化、行为适应等的深入研究是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和调控的基础。生态学是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处理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等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二、种群生态学的发展
        种群生态学起源于人口统计学、应用动物学、应用昆虫学和水产资源。种群生态学是从人口统计学(demography)和应用动物学发展而来的。1798年马尔萨斯(Malthus)的《人口论》中提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加,而其食物的量只呈算术级数增加。这种观点引起很大的争论并刺激了以后人口统计学的发展。1838年沃弗斯特(Vethurst)提出了著名的逻辑斯谛(Logistic)方程,其主要论点是个体数量与资源量的关系,该方程很适合当时欧洲人口增加的实际情况,但他的论文曾一度被埋没。此方程直到现在仍然是种群生态学的基础。种群生态学也来自应用昆虫学及鱼类学。20世纪上半叶由一门以描述为主的学科发展成为一门实验性的、定量的、理论性的学科。



        进入50年代种群生态学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种群调节学说和种群数学模型的研究。1957年冷泉港的国际会议有关种群调节理论的讨论,标志着种群生态学已成为生态学的主流。
        现代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种群的时空动态、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种群的调节机理。种群生态学也逐渐形成三个分支,即自然种群生态学、实验种群生态学和种群数学生态学,使种群生态学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
        三、群生态学的教育价值
        (一)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和基础
        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和基础,是相对独立且完整的知识版块。从系统结构上,生物学科知识可分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八大系统层次。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种群是构成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基础。对种群的研究是连接个体以及个体以下微观层次研究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宏观层级研究的桥梁。各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都把种群内容作为生态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和重点内容。
        (二)种群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生物年龄金字塔(年龄金字塔)的理论,人口出生率下降可以使得人口增长下降,从而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依据。然而随着社会、医疗和经济发展使人们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幼年个体数量下降而老年个体数量逐步升高,年龄结构呈衰退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人们思考。种群数量增长模型的分析可以使学习者认识一定环境下所能容纳某一种群的数量是有限的、不能超出其环境容量,应用在农牧渔林业上要注意种群饲养密度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在生产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活动,如滥砍滥伐、环境污染等都将使的环境容纳量下降;而农业上通过施肥增加产量正是增加了环境容纳量的体现。种群J型增长中的K/2值所处的时期正是渔业上最佳捕捞时期。
        (三)种群对公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态学科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资源等的问题出现是与管理者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相关联的。对人类与环境关系认的识逐渐突破“以人类为中心”的浅生态学(Shallow Ecology)的局限转变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整体主义”的深生态学(Deep Ecology)。深生态学的创始人纳斯也表示:“生态学知识和生态领域工作者的生活方式提示、鼓励和增强了深生态学运动的观点。”种群生态学在探讨种群增长时提出 “一定(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种群数量是有限的”成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的资源”、“地球‘供给’有限”等深生态学价值理念的理论支撑;而将种群理论的应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种群也体现了深生态学的“生物平等”的价值理念。
        在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过程不只是使受教育者积累知识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重视受教育者的道德感、 责任感和价值观等素质的发展。[7]种群生态学内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生态学的环境价值理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知识观的专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5(4):23-24.
[3]陈寿朋等.生态文明建设读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20-22.
[6]郭玉清. 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J]. 美大学学报,200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