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绽放美丽色彩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张倩倩
[导读] 纵观现如今的小学高段语文试卷,除了基础部分,就剩下阅读和写作。三大块当中特别让学生头疼的是写作,所以家长和老师会普遍重视。部分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阅读上失分过多也误以为只要多读作品就可以解决问题。于是造成了小学生读了故事依旧不会答题的“浅阅读”现象,更不用说通过阅读来提升审美。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承接小学中段,衔接初中语文教学,关系到一个学生终身语文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张倩倩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  322204
【摘要】纵观现如今的小学高段语文试卷,除了基础部分,就剩下阅读和写作。三大块当中特别让学生头疼的是写作,所以家长和老师会普遍重视。部分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阅读上失分过多也误以为只要多读作品就可以解决问题。于是造成了小学生读了故事依旧不会答题的“浅阅读”现象,更不用说通过阅读来提升审美。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承接小学中段,衔接初中语文教学,关系到一个学生终身语文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思维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156-0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学生语文成绩差的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也已成为了教师的共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往往是各施各法。
        一开始,我和许多教师存在着一种误解,就是认为讲读课是以教师讲解课文为主,要讲深讲透。甚至害怕因为自己没有讲到某些点而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于是在备课方面力求详尽。在教学中也往往是滔滔不绝,面面俱到,像《落花生》《最后一课》这些经典课文基本都会精讲三个课时以上。回过头想想,其实这是典型的以“讲”代“读”,这样的课堂流程,学生就很少有时间认真地阅读原文。如果课前根本就没有去做预习的学生,可能就会出现一篇课文讲完他却根本没有看过全文的情况。他们依赖于教师的讲,忙于听和记,学完一篇课文,似乎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读懂文章,不会从语言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缺乏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存在这种情况的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这样的现状,让我所有的备教辅改都失去了意义。
        二、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找出了学生害怕阅读的原因,我们便开始思考自己可以为改变这种情况做点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新的问题就随之而来,就是学生个体性存在的差异的。不同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经历……各种因素共同造成孩子在阅读水平上的差别。
        但是在正式进入个性化阅读教学之前,我们还必须完成的一道工序------分组。分组的过程同样也是多样且复杂的。一般情况会考虑按照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分层进组,但这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另一种是自由组合,依据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基础不相上下,到目前所有分组方式都在尝试阶段。
        三、阅读教学的实践操作
        我们一直以来延用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我们如今开创的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不是讲解而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学生也不再和以往一样是被动接受,现在的学生已经变成了主动探究并灵活运用方法,这就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学习者。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还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能力。学校和教师也开始转变了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打破旧式的教学模式的铠甲,在不断创新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做多种尝试。
        (一)导入
        课堂导语做到简介明了,并且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伊始,我们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课堂马上变活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并不能忽略导语的重要性。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设计导语时,教师首要考虑的就是怎样去精准的让学生产生兴趣去学习接下来内容。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也反映出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兴趣的驱使,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课堂教学。
        2.简洁明了,触及重点
        课堂上的导语不仅要简,还要涉及文章中心思想,一针刺中,导语一出就把学生领进文章,顺着文本一步一步地完成了课堂的教学环节,自然达到学目标
        3.情境创设,营造气氛
        我们语文书中的文本都是内容经典,情感丰盛的典范之。教师在选择设计导语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制定时的各种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导入环节,为学生设计一些情节,创造一些情景,让学生从情出发,由入情走向怡情。
        (二)品读感悟
        曾有幸听过不少小学名师教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 《冬阳?童年?骆驼队》《少年闰土》等经典课文,也受到板块式教学的启发。语文教学的的目,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综合能力。课堂的阅读教学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读,边读边思考,以读代讲。
        1.感:初读文章,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根据文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而根据文段中重点关键词、句以及整个语段来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小学高段阅读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积累。引导学生明白理解词语还需要结合语段中的语境,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意味。在阅读中解读字词的过程通常都是和句子或者段落的思想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在阅读中常常会出现通过一个重点词语,便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就会在瞬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扶、蹲、来、洗、敷、扎”这些动作,很细致、很具体、很形象地把鲁迅先生救护车夫的过程写出来了。表面看来,帮人包扎伤口是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就在这件很平凡的小事上,却闪灼着鲁迅先生不平凡的品想品德。因此读懂词语对课文的理解大有裨益。
        2.探:精细阅读,质疑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自觉质疑,进行探究性阅读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积累。引导学生明白理解词语还需要结合语段中的语境,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意味。我曾有幸听过一次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中,“我”患眼翳,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眼睛,一个动词足见慈母情深,我相信我们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提取文章关键信息:记叙文等抓住文章的重点句、中心句,概述各段落的要点;议论文则选择抓议论句;散文抒情句等。
        3.品:提高阅读,品读提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寻找作者的写作目的,根据写目的去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替换文章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从而可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受各路大家名师的启发,在教学实践中我也会指导学生从美的起点出发,寻找两个不同层次的美感。所谓的寻找“美”,就是以下两个面:其一,能够精准地找出具体的词语、句子。其二,能够清楚地知道文段写出了什么?提升品读需要培养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就能帮助他们提升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品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三)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尝试“读”“思”“感”的教学框架,它有助于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有的放矢,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语言就不能够进行思维,所以思维训练总是和语言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文中潜在的智能因素,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评,培养阅读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有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大力倡导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知识的融合与提升以及情感的碰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上海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余映潮的语文教学主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