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真”模式下,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顾伊莎
[导读] 新教材的实施,要求老师能够追求一个有效的课堂效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合理利用“真”课堂来实现一个全新的高效教学环境。笔者通过“精系生活,解决真问题” 、“精选资源,营造真情境”、“精准引导,收获真体验”、“精编活动,实现真延伸”,在四个“真”的探索下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更高效率。

顾伊莎    萧山区戴村镇中心小学  311263
【摘要】新教材的实施,要求老师能够追求一个有效的课堂效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合理利用“真”课堂来实现一个全新的高效教学环境。笔者通过“精系生活,解决真问题” 、“精选资源,营造真情境”、“精准引导,收获真体验”、“精编活动,实现真延伸”,在四个“真”的探索下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更高效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真课堂、有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143-02

        如何立足学生生活,精选资源,精设活动,创设真课堂,获取真收获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执教者可以合理利用“真”课堂来实现一个全新的高效教学环境。笔者通过“精系生活,解决真问题” 、“精选资源,营造真情境”、“精准引导,收获真体验”、“精编活动,实现真延伸”,在四个“真”的探索下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更高效率,追求道德与法治“真”课堂。
        一、精系生活,解决真问题
        学生的真实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课程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反应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生活品质。”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两个方面来解决真问题。
        1.有效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以解决儿童的“真”问题为驱动力,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依托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更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解决课堂中学生真正的问题,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所以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是解决道德与法治课堂真问题的首要条件。
        《可爱的动物》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和大自然”的第7课,本课第一课时主要有“我喜欢的动物”、“我和我的动物朋友”以及“绘本故事”三个方面组成。笔者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对动物充满好奇。但是他们对动物的喜爱往往局限于动物长得可爱,对动物的知识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知之甚少。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笔者把该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初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愿意亲近身边的动物,唤起对动物的亲近和喜爱感;感知动物对人类智慧的启示,产生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低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有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儿童歌谣、绘本故事,这几个栏目组成。有效解决学生的“真问题”,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才能引起他们最真实的情感共鸣。笔者选取的《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我喜欢的动物”、“我和我的动物朋友”都是属于讨论栏。在试教中,笔者发现,讨论栏教学容易上成师生一问一答的对话,你说我说,大家说得很开心,却只停留在知识面,忽略了情感的推进。
        要让“讨论栏”出效果还得从我们的课程性质出发,体现课程的活动性这一特点。“我和我的动物朋友”板块给我们的是三幅插图和两段提示语,旨在提示我们引导学生分享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讲出凝聚情感的细节。为了找准他们乐说、能说的点,笔者在课前做了小调查,发现班上同学除了猫、狗、乌龟、小金鱼、小白兔等一些常见的宠物,其他和动物相依相伴的经历很少。所以笔者从孩子们课前画一画的动物图片中罗列出了几位,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在各个点上深入追问,从组内分享到全班交流,引起类似故事和情感共鸣,在轻松的分享活动中体验到与动物朋友相互陪伴的友请,以及相互依赖的共生共存的关系。这样由点到面,在有限的课堂里,人人都有了情感的体验。
        二、精选资源,营造真情境
        教学资源的斟选非常重要,直接决定课的呈现。在课程资源中,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育资源往往更贴近小学生的道德理解水平。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营造真实的情境,必须精选生活化的资源,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融合在情境之中,感受到课堂上的真情实感。
        1.实践资源营造真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阶段,对外界认知都比较懵懂和好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征,通过创设真情境,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带领学生发展学习中的小主人。
        在执教《可爱的动物》这一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亲自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孩子们去探寻和了解动物的相关知识,把课堂建立在学校教育之外更广阔天地。孩子们在用心画动物的时候,仔细去了解观察动物,用心用情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可爱动物。课堂中,教学从“画”入手,从儿童的视野去观察动物,然后围绕动物的生活习性,深入探究。这样的课程资源地挑选,让学生在思考实践中产生积极的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学生课前动手画一画,给学生有了一个体验的环节;课堂上贴一贴,孩子们的课堂氛围马上就呈现出来了。每个学生拿着自己画的动物,跟随老师一起来到了动物乐园。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通过学习和观察,已经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对动物形成了一定的喜爱感。用手中的画、真实的情感,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真情境中。
        2.视频资源注入真情境
        笔者还运用了视频资源,课堂中观看了《忠爱无言》电影的视频片段。笔者进行剪辑处理,刚开始安排了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老人(双腿残疾)笔掉了,二货(狗名)帮老人捡起来笔,并把笔给了老人;第二个片段是:老人上坡的时候遇到了危险,二货帮老人拉了上去。在多次试教之后,笔者找到了问题:这两个片段的观看,学生只停留在感知动物与人类互帮互助的层面,没有更进一步。这样的资源讨论的内容窄了一些,学生只停留在狗怎么帮老人,和狗互帮互助,少了一种更深入的老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这部电影,实际最后情节才是最感人的部分,因为老人的姐夫出了车祸,家里急需用钱,老人只得把这条狗卖了,老人因为思念二货,头发一夜之间变白,而远在他乡的二货饭不思茶不饮,最终逃出主人家,回到了老人身边。就在回到老人身边的第二天,二货悄悄离开老人死去了。这条狗老死了也一定要回到老人身边。所以在前面两个片段之后,我又加了这两个片段,把最后典型的画面定格在一张幻灯片上。通过回答: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然后再回馈到:你们家中养的小动物跟你之间有没有互助互爱的情景。学生对这一个视频资源欣赏体验就更深了,更能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跟动物之间有时像亲人似朋友的共存关系。



        教师要时刻关注生活中教育资源的梳理、挖掘和使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注入真情境,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知识。
        三、精准引导,收获真体验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引导,能够更加深入地知道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会这么做?”,或顺延逻辑思路一步步引导追问:接下来怎么样?所以呢?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能够使一个学生的想法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倾听、理解他人想法、发现他人问题、同伴互相质疑等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
        【片段呈现1】
        师:那你能跟大家说一说你与你家小狗之间有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生1:我每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家的小狗就坐在我旁边,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我。
        师:小狗为什么会一直看着你呢?
        生1:它想吃骨头
        师:哦,原来小狗想吃骨头,那你有给它吃吗?
        生1:给了。
        师:小狗吃了骨头,我想心情一定特别开心。你呢?
        师1:我也特别开心。我每天都会喂小狗吃骨头,吃肉。所以小狗和我特别亲近。
        生2:有一天,我们家的小狗走丢了,找来找去找不着,我非常伤心。
        师:那你为什么伤心呀?
        生2:以前小狗都在会家门口迎接我放学,还和我一起玩耍,现在小狗丢了,我感觉很寂寞。所以很伤心。
        师:是呀,小狗已经成为了你的朋友,朋友丢了,的确非常伤心。后来有找到了吗?
        生2:找到了,我们的心情又变好了。小狗看到我也非常开心。
        在此片段教学中,笔者把握契机,顺着学生的思路一步一步进行了适当的引导追问,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学生呈现的效果非常理想。有效的引导能使学生深入其境,在引导中达到一个“真体验”。只有通过适时恰当因势的引导,才能开启学生心智、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潜能,让课堂异彩纷呈,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四、精编活动,实现真延伸
        1.课堂活动真延伸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来获得体验,并非依靠听讲来学习。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起点,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要靠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笔者在执教《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安排了四个大的活动。第一个活动“猜一猜”,通过师生猜、生生猜,在猜的过程中,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或者说特征,大家猜得不亦乐乎,把自己喜欢的动物都用不同形式表达出来;这不仅是对自己喜欢动物的一种展示,也是对 “初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这一目标的有效达成。第二个活动“画一画并贴一贴”,课前学生用画笔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这是给学生一个动手实践的活动;在课堂上,每个学生把手中的动物送到了适合的动物乐园,在课堂上进行贴一贴,这是一种课堂的体验活动;第三个活动“说一说”,以《忠爱无言》的短视频为载体,学生畅谈与动物相处的点点滴滴,其喜爱之情油然而生;第四个活动“找一找”,通过课前学生的小调查,搜集有关动物老师的相关材料,笔者把这些材料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用活动营造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表达的主动性,这是让活动来出彩的好办法。四个活动,四个一,实际上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动嘴、动手、动脑,在这一系列充分资源的保障上,让学生来体验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和我们生活时时处处相处,是我们的好老师。
        2.课后活动提延伸
        鲁洁教授说:“小学品德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从生活出发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 要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真延伸”,除了课堂上的延伸,还需课后的实践延伸,在课后学习生活中去感受、浸润和升华。课后实践作业是课程教学的载体,它是从“学科内容为主的课堂内”转向“以生活为基础的课堂外”,是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建立与现实生活的感性关联。
        课堂上,学生不能面面俱到地进行了解和交流。笔者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动物共成长”的手抄报、演讲比赛。通过这种比赛,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每种动物进行详细地描述,还配上相关的图画,更加加深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从而会更加保护身边的动物。
        课后实践要取得实效,教师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预设,体现针对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实践环境设计活动内容,体现适切性;三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能力组织活动,体现趣味性。
        结语:
        课堂教学中,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以教材资源为范例,以课外资源为补充,以活动体验为手段,让学生去观察、感受、游戏、展示、分享、讨论、反思,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解决真问题、营造真情境、达到真体验、实现真延伸,四步创设道德与法治“真”课堂,使学生参与“真”学习,把课堂的“真”交给学生,把“真”课堂呈现出来,不断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认知、提升,最终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得到“真”收获。
【参考资料】
1.邬冬星.郁明老师的“真情生活”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综合版 11/2017.
2.葛敏怀、方丽民.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单元解读》[J]教学月刊小学综合版03/2018.
3.祝艳丽.适当设疑 合理追问[J] 内蒙古教育06/2019.
4.吴敏.高效下的三真课堂探究[J]教改教研10/2019.
5.俞锋.四步构建品德“真”课堂[J]教学月刊小学综合版10/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