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干预中重度智障儿童“暴怒发作”的个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黄燕春 傅佳丽
[导读]

黄燕春  傅佳丽       杭州市余杭区汀洲学校  3111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115-02

        大多数中重度智障学生随着障碍程度的增加,其沟通技能也更加受到限制,表现出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称之“暴怒发作”。在面对这些爆发的情绪行为问题,教师也在尝试着运用强化原理来增加期望的行为,用消失原理减少不期望行为,但是没有系统的对这些方法进行记录、整理、归纳,也没有对干预后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针对中重度智障儿童“暴怒发作”矫正方案。因此,笔者依据行为干预策略中的行为强化和消失原理为基础,尝试用多种方式,探索中重度智障学生“暴怒发作”的矫正方案。
        一、研究的过程
        (一)成因分析
        整理和分析访谈和观察收集到的资料,成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生理因素分析
        小宇存在着中度的智力障碍,语言交流困难,对是非缺少辨别能力,怎样方便就怎样做,当他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找不到合适的发泄方式,只能以“暴怒发作”行为表现出来。
        2.家庭环境因素。
        “暴怒发作”的维持和发展与家庭成员对待“暴怒发作”的态度和结果也有关。小宇妈妈急于训练儿子各方面的认知能力,忽略了孩子情绪发展。爸爸只有在小宇犯错时,才会关注他,但一般都以打骂为主。妈妈又生了弟弟,家里所有人的注意都在弟弟身上,小宇只有在“暴怒发作”时,才能获得家人的关注,这也是小宇“暴怒发作”的动机之一。
        (二)行为矫正的操作流程
        图1:操作流程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一个实践、评估与反思并行同步的操作思路,注重理念的引领和解读,强调保持以案例、事件为基础的讨论式研究,同时也包含跟进式的过程反思。(见上图1)
        (三)个案行为干预的阶段目标
        整个干预过程持续一年,最终干预目标设定为将“暴怒发作”频率降低到每个月2—3次。如下表:
        阶段 持续时间 目标 策略
        阶段一 四周 1.与个案建立良好的关系,降低内在紧张情绪。
        2.培养个案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安全,降低自我保护意识。 调整家庭环境,优化学习环境,建立宣泄环境。
        阶段二 十二周 通过多种途径释放不良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减少“暴怒发作”的频率。
        2.提高个案的认知水平,逐步学会控制或稳定“暴怒发作”行为。 采用音乐治疗、行为矫正、认知训练进行矫正。
        阶段三 十二周 1.建立个案的支持系统,家校共同教育。
        2.个案初步学会自我控制,不让情绪控制行为,能采用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 巩固强化,家校合作
        阶段四 十二周 1.能依靠自己去解决在多种情境下的问题,应对策略得当。
        2.个案能与家人、同学间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跟踪观察,让小宇自己去解决问题。
        2.个案能与家人、同学间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跟踪观察,让小宇自己去解决问题。
        (四)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 环境支持(约四周)
        首先向家长解释、分析小宇“暴怒发作”的成因,达成共识。即:需明确小宇的“暴怒发作”是由生理因素和环因素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些行为是一种病态。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环境支持。
        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关系融洽及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培养。小宇的家庭成长环境使他严重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家人的关注,却因弟弟的出现,抢走了家人的注意力。他只能借着“暴怒发作”行为引起家人的关注。家长要调整对两个孩子的关爱度,尽量公平合理。当小宇出现暴怒行为,家长必须明确告诉他,哭闹是行不通的,发脾气、打人、抓人这些行为都是不对的。
        2.优化学校教学环境
        当前小宇缺乏安全感,即使同学善意地拍他一下,老师伸手去摸一下他的头,他都认为别人在打他,就像一只“小刺猬”一样退缩,或采取 “暴怒发作”的行为,让同学、老师不敢去接近他。营造一个让小宇感到舒适、安全的环境,培养他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安全非常必要。小宇的座位单独放在讲台对面,与其他同学有一定的距离,即能让小宇感觉安全,又利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小宇的情绪和行为是否有所改变,并记录。活动时间,班主任带领小宇慢慢地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间建立良好关系。小宇对天气温度比较敏感,温度上升时,教师及时借助电扇、空调调整合适温度。



        3.建立宣泄环境
        在教室的一个角落为小宇建立了一个情绪宣泄区,铺上垫子,当他处于“暴怒发作”状态时,就让其在情绪宣泄区活动,直到情绪稳定,再参加正常活动。
        经过这一个月,小宇逐渐对学校生活产生情感归属,慢慢开始认同及信赖学校环境,减少了产生“暴怒发作”的内在动因。虽然这个月中“暴怒发作”并没有明显减少,主要的发作原因是对一件事情做得太长产生厌倦感。
        第二阶段:专项补偿(约十二周)
        经过第一阶段的环境调整,第二阶段,采用音乐疗法、行为矫正法、认知训练等方法,进行矫正。
        1.音乐疗法,转化不良情绪
        音乐能通过感情中枢来改变人的生理、心理的状态,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改善情绪。小宇的音乐治疗分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让小宇躺在心理辅导室沙发上,带上耳机听一些让人放松情绪的轻音乐。午间时情绪会比较高涨,也比较容易受刺激而“暴怒发作”。每周一、三中午,每次半个小时左右,让他在心理辅导室接受音乐治疗。第二种形式是团体奥尔夫音乐治疗,音乐选择节奏感较为强烈的。每周二、四康复课时,参加学校的律动康复组,通过团体奥尔夫的训练,释放不良情绪。
        2.感觉统合训练,减弱外界刺激
        小宇对一些细微的声音、光照、温度等比较敏感,这些刺激会使情绪紧张。加入感觉统合训练,调整他的前庭神经和周边神经的功能,减弱他对刺激的敏感度,逐步改变情绪行为问题。训练时间从一开始的5分钟,慢慢增加到10分钟、15分钟、20分钟……同时不断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3.认知训练法,增加需求表达方式
        小宇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解决小宇的“暴怒发作”,应该教导他正确的表达情绪和需求的方法,采用了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对其进行个训,并且教育他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不安的情绪,如:表达生气时,可以嘟嘴巴,用抓毛绒娃娃替代抓人或咬人。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约十二周)
        1.家校协同,促进情绪行为发展
        在与家长沟通协商后,家校达成以下方案:妈妈改变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爸爸对孩子关注较少,要求每天抽出一个小时陪他,不管是游戏、散步、聊天,甚至只是静静地陪伴;爷爷奶奶太过溺爱孩子,负责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洗漱、穿衣等,都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在没有影响到孩子自身生命安全时,家长可以故意不予以理睬他的“暴怒发作”,等到他逐渐停止,再给予关注。
        2.行为矫正,减少“暴怒发作”行为频率
        在观察分析中,发现小宇特别羡慕班里爸爸来接的同学。于是,和小宇爸爸商定,只要小宇半个小时不发作就能得到一颗五角星,一天得到五颗五角星,就能让爸爸来接。爸爸对他行为的影响很大,他一直希望得到爸爸的关注与陪伴,为了得到爸爸的表扬,努力去克制自己的“暴怒发作”。因此,“爸爸来接”就成了小宇最好的强化物。通过消退和正强化,让小宇充分认识到:只有行为正确、情绪正常,才能得到强化物。
        第四阶段:跟踪观察(约十二周)
        本阶段给予小宇宽松的环境,家长和老师作为旁观者,观察他在多种情境下的应对策略、行为表现,依靠他自己去解决问题,不去帮忙和指正。这个过程中,小宇“暴怒发作”的次数缓慢下降中,这也说明教授给他的方法已经被他掌握,并融入到应对方式中。
        二、研究的成效
        经过矫正前的观察阶段和矫正的四个阶段,小宇的“暴怒发作”的出现次数收集数据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矫正前与阶段一期间,“暴怒发作”呈现上下反复的趋势,阶段一是刚开始干预环境改变,小宇并不能适应新环境,“暴怒发作”次数稍微有所下降,但不明显;第二阶段,教师与小宇建立了良好的感情,采用了积极的干预措施,如音乐治疗、行为矫正、认知训练等方法的干预下,小宇“暴怒发作”的次数明显下降;在阶段三中,暑假初期的七月份,小宇“暴怒发作”次数开始反复,八月一整个月出现次数为22次,与家长深入了解后得知,由于暑假家长并没有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干预,他又开始反复“暴怒发作”,而家长又采取了强制手段让他安静,导致恶性循环。但暑假之后,教师介入,家长也配合,干预效果再次出现,九月份暴怒发作次数降到12次;阶段四是观察期,小宇的“暴怒发作”已显著减少,并且平稳下降。总体趋势来看,小宇的“暴怒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说明本个案中使用多种矫正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有效。
        三、结论和反思
        通过本案例的研究,在处理中重度智障儿童“暴怒发作”时,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1.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大部分中重度智障儿童在语言表达上都有一定的缺陷,因此,要想找出他们“暴怒发作”的原因,就需要家长及老师平时仔细观察“暴怒发作”的频率、强度和对周围环境及对儿童本身的影响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诱因、目的,及时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改变矫正的方法、强度等。
        2.家校合作,共同干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儿童行为的性格、言语、价值观等都在家庭中形成。家庭环境自然、轻松、具有功能性,训练最自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时间长,稳定性强,对儿童的生涯发展最重要。因此,要想矫正的效果最优化,就需要全体家庭成员积极配合。本案例中在对家庭环境调整后,各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职责,在家庭和学校共同有意识地正确改变孩子的行为下,干预效果非常明显。
        3.把握时机,积极处理
        导致中重度智障儿童“暴怒发作”的诱因有很多,且个体间的差异大,发生时间、频率也不固定。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在仔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切实把握每一个教育的时机。在充分考虑儿童年龄、智力、病程、教育训练程度、接受能力的基础上,用科学的、符合中重度智障儿童特点的训练方法对其进行训练,并充分考虑这些孩子的需要,根据他们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要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