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菊花花自香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方淑霞
[导读]

方淑霞    浙江省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092-01

        [案例]
        李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李老师暗暗压下心中的怒气,继续讲课。谁知他的忍耐并没有阻止这个学生的恶作剧,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起了菊花。他偷偷在心里对自己说:“第三次,如果有第三次……”可在他第三次读到这句诗时,那枝菊花又挑衅般地出现了,他的气愤无以复加,走到那个学生跟前,歇斯底里地喊:“拿出来,吃掉!”所有的学生都被这变调的喊声吓懵了,那个学生更是惊恐不安,紧紧攥着那枝菊花,脸上写满了讨饶和委屈,然后把花瓣一片一片撕下来。看样子他真的要吃掉这菊花。“慢着,”李老师努力地笑了笑,这笑可能是世上最难看的一种了,“我有一个好主意,咱们让他回家用这菊花泡茶喝,明天告诉我们菊花茶的味道如何?”学生们如释重负,齐声表示赞同……
        从此,这位叫小韩的同学再也没有扰乱过课堂纪律,李老师也渐渐淡忘了这件事。


几年后的一个傍晚,一位老人热情地为他送来两盆菊花,并告诉李老师他是小韩的父亲,小韩毕业后参军到青海服役,来信告诉他在菊花开得最艳的时候送两盆菊花给李老师,一盆白色的代表李老师爱护学生的纯洁心灵,一盆黄色的代表李老师在课堂上用心洒下的金色种子……
        [反思]
        和李老师碰到的“菊花事件”一样,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最难控制也是最头疼、最担心的,莫过于像小韩这样的淘气鬼“心血来潮”或者“突发奇想”似的恶作剧。如果“冷处理”吧,置之不理或视而不见,其他学生“白眼视之”后一定会暗生效仿之意,以后的课堂秩序不堪设想;如果“热处理”,自己一定会被气得两眼发直、口吐白沫,不但不会出现“除之而后快”的结果,其效果往往会背离自己的育人初衷。左右为难中只好忍着无奈,忍着尴尬,忍着愤怒……教育专家罗玲说,教育孩子要多用正面语言,对孩子要善于使用“虽然……但是……”
        为格式的美好期许,把批评化为期望。我们希望有一个好孩子,就不要总是指责孩子,不做孩子人生的差评师,我们才能得到一个好孩子。
        李老师的“菊花经历”让人不禁幡然醒悟,育人者只有心存“偏爱”,才会感染、唤醒、转变不同施教环节中的“疯菊疯草”,才会让自己的育人环境里溢满“菊香”。
        “偏爱”菊花花自香。有时只有特别的关爱才能打动一些特别的孩子,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气氛。只有这样,我们的育人工作才会事半功倍,才会呈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理想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