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数学体系,融合知识成网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方玮英
[导读] 杜威认为:“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形成清醒的、细心的、透彻的思维习惯。”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有自身的逻辑体系,数学学习是系统性工程。

方玮英    浦江县黄宅二小
【摘要】杜威认为:“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形成清醒的、细心的、透彻的思维习惯。”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有自身的逻辑体系,数学学习是系统性工程。
【关键词】织点成链    织链成网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091-02

        数学构建每一环内的知识网,还要着眼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前后系统性,让学生能切实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知识成链
        让学生自主“网罗”,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图式,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认知习惯,结合学生的认知图式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
        1.“新旧交织”。
        数学知识大多是呈螺旋状,呈现系统性。例如,整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对小数也同样适用。学生发现整数加减法末尾对齐就是数字对齐,但小数加减法是末尾对齐还是小数点对齐呢?这就产生了认知冲突。
        2.“抽象成形”。
        生活图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但往往不被发现,教师要牵线搭桥,穿梭于数学和生活之间,引导学生在已有图式上生长出新的图式,促进数学知识的个性化建构。
        例如: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里发现学生喜欢分享食物。
        师:假如老师请全班同学平均分吃一个苹果?
        生:那我们每个人估计只能吃一小口了。
        师:如果拿来一大箱呢?(老师比划很大一箱)
        生:我们吃的比刚才的要多了。
        师:咱们分的这个苹果相当于被除数(分子),分的份数相当于除数(分母),每个人吃的相当于商。
        生:人数不变,蛋糕越大,平均每人吃的越多。也就是除数(分母)不变,被除数(分子)越大,商(分数)越大。
        师:还能联想到其它情况么?
        生:如果苹果不变,人越少平均每人吃的就越多。就是被除数(分子)不变,除数(分子)越少商(分数)就越大。
        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3.“认知精准”。
        有的认知错位是因为只对材料的局部事实进行概括,所进行的抽象未能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教师应针对学生发现的一些伪特征、假本质,安排一些能暴露认知冲突的材料让学生去体验。
        4.“织成本质”。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要把具体的问题抽象起来,从而找到问题的原型和本质,从而将之解决。
        例如:《小数的性质》的性质一课中
        师:为什么整数的末尾添上0大小会发生变化,例如3的末尾添上0,而小数的末尾添上0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例如3.0的末尾。
        生:整数后面添0就像是把3往前挤了,小数的0没有把3往前挤。
        师:说得很形象,挤了导致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3原来在个位上,后来被挤到十位上,是数位变了。
        师:小数的数位为什么不会被挤呢?
        生:小数的数位是固定的,因为有小数点把它给固定住了。
        师:如果想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又要不改变大小可以怎么做?
        生:在整数的末尾先点上一个小数点把数位固定住。
        5.“织成清晰”。



        有时候教师讲得头头是道,题题细细分析,学生作业中仍然是错误百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比较体验,发现知识间的区别以及导致区别的原因,就能有效避免“指鹿为马”。
        例如:《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中:
        ①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没变,(  )变了。
        ②一个长方形的相框通过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没变,(  )变了。
        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和一个活动的长方形框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纸剪拼后面积不变,框架拉伸后周长不变。
        进一步探寻原因发现:
        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 面积固定 → 周长变小 → 高小于斜边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 → 周长固定 → 面积变小 → 底不变,高变小
        二、自主网罗
        学生把串起的知识链再通过整理,织成知识网络。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路;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溯本求源,贯通更多的网络通道;并进一步提高到结合变化的情境,实现网络的融会贯通。
        1.建构主脉络。
        学生将把知识以网络交错的形式贮存于大脑,做到排列有序、结构清晰,这样即有利于运用时候提取:在碰到不同的问题时,也能通过联想和猜测,有效调出相联系的知识,径直找到解决的方法。
        2.促进知识网络发展。
        形成了知识体系后,想要熟练提取运用,学生还要学会利用一个知识结点发散,学生根据一个知识结点联想到的东西越多,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所能提供的信息就越多。经常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训练,学生寻找知识网之间的通道的能力就变得越来越熟练,可以从一个知识点顺利迅速到达另一个需要的知识点。例如:老师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联想。
        平行四边形特点:对边平行,对角相等,4个角的和为360度,容易变形……
        平行四边形分类:长方形,正方形,其中正方形属于长方形,梯形不属于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周长=(长+宽)*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联系到与平行四边行计算方法一样的长方形,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方形面积=长*宽,又联系到正方形,三角形……
        学生喜欢这样的思维体操,也喜欢用这种形式玩游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越来越多,就会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极大的便利,减少解决问题的时间增加解决问题的有效率。
        3.推动知识网络融合。
        数学知识间要实现融合,因为综合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分数的意义》,请在图1表示出三分之一。学生大部分化成图2的样子:
        因为中心点学生不会找,大部分学生画的图形很不规范。为什么学生一定要这样分呢?原来学生见过平均分都是形状一样的,所以会认为只有形状一样才算是平均分。
        把这个等边三角形变成一个普通的三角形,请学生表示出它的三分之一。学生开始变得困惑。
        师: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有没有可以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3份的?
        生:把下面的那条边平均分成3份。
        师:这3个三角形看起来形状一点都不一样啊,它们真的相等吗?
        生:相等,因为它们的底是一样长的,高也是一样的,等底等高,所以面积就一样大。
        师:对,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  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与已有三角形面积的知识相融合,创造出新的分法,加深了学生对于平均分的认识,学生在突破新知与原图式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中,形成更加完美的知识网络。
        美国教育家贝斯特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让学生在织网的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点织成有序的知识链,织成紧密的知识网,同时,学生也会经历比较辨析、归纳整理、聚合发散、融会贯通等深度思维的过程,最终将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融为一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