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县域内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张天水
[导读]

张天水    青川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6281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078-02

        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始使用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初中历史“三科”统编教材,走上了新教材探索实践之路,目前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已使用了一轮。回顾这三年的使用情况和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体现了“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和“创新为上”的教材思想,基本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教材内容。但因我县初中专职历史教师少,学科素养不够高,真正使用好统编教材尚有差距,因此必须着眼课标,着力教材,研究课题,在读中修炼,在变中发展,持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一、抓实课程标准学习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就是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施展教学行为的具体指南。
        (一)通读,建立整体构架。历史教师要把阅读课标作为常态,树立“心中有标”的意识,通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知道该课标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四部分构成;要知道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等四个课程性质;要知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建构的课程目标;要明确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建议有哪些。只有对课标有了清晰的架构,才能更好地有机地把课标、教材和教学结合起来。
        (二)细读,明确内容达标。历史教师要细读课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整体上了解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教学内容,明确课标对每课、每单元或主题提出的达标要求。深度思考“知道”“了解”“认识”“理解”“讲述”等行为动词在教学中如何落实的问题,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要求。
        (三)联读,衔接学段教学。高中历史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与构建上,既注重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因此,作为统编教材的初中历史教师,更要关注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不越界不超标。可采用通读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可以就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专题进行比较读,实实在在读完两个不同且又衔接紧密学段的课标。通过对初高中历史课标的解读学习,知道在课程目标要求上,二者都强调“三维目标”,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知道二者也有明显区别,知识上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和综合性;知道在能力培养目标上,初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能力都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但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而高中则更在于理解和应用上。
        二、抓牢历史教材解读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落实、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我们要把住教材,深入进行教材解读,熟悉教材体系,明确统编教材的特点,有效进行教学设计,上好好初中历史课,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自主,提升教材解读深度。尽管我们的历史教师都是基于教材培训为先开展历史教学工作的,但多是一知半解,没有完整的教材体系建构自我及时再度解读教师是必须。


教师要再度登陆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学习余桂元等教材编写专家的教材介绍和教材建议,翻看自己参加市、县级教材培训笔记,建构七至九年级六本统编教材的整体体系。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史学思想方法;基于对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结构性,把握课程内容主旨;基于立足学生发展,逐步完善历史学习方式。提高要求,深度解读历史教材。
        (二)合作,扩展教材解读广度。教材解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把同科教师解读教材作为常规教研内容来安排,把集体解读教材作为常态来抓。历史学科教研组要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分单元落实解读任务,做到同组内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任务领受人要对教材内容、要求以及教学特征进行系统解读、分析,明确某课、某单元在教材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准确把握单元教学价值、梳理教学内容、选择适宜教学方法和有效达成课程目标。落实任务,拓宽教材解读广度。
        (三)搭台,蓄力教材解读热情。解读教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热度不够就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达不到教材解读的深度和广度。要搭好高层次培训平台,请教材编写专家现场指导,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手把手、点对点的指导,让教材培训学习落实落地;要搭好展示平台,为县域内深入解读历史教材的教师搭建展示平台,让他们成为县域内的“专家”,让教材解读更加接地气;要搭好激励平台,开展教材解读活动评比,营造教材解读真氛围,提高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使用的时效性。
        三、抓好教学成果总结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实施三年以来,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有多点碰撞,产生了许多想法和做法,关键是要进行成果总结,助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求变,实践总结教学模式。深入一线历史教学课堂,总是感觉到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熟悉而没有新颖,教学流程流畅而没有起伏,以生为本有所坚持而不彻底……这都是教师教学没变或者基于新教材有所变而未大变。教师们要立足课标和教材的深入解读,着力学情分析,找到抓手,分解任务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以时间为经,任务为纬,落实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力争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要善于坚持,不断修正,任何教学模式的形成是需要在实践中修正的,实施中总会遇到教学时间不够、学生讨论没话说等等困难,那就要找寻方法进行克服。要善于总结,形成段和环节模式,有针对性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而具体变化。
        (二)善思,动手撰写教学论文。“聚思广意,汇涓细流而成大海”,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使用,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了思考点,教师可围绕思考点进行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提炼问题解决的效果成果,积极反思,勤于动手,不断进行点滴总结,最终把教学经验文章见诸于报端。
        (三)探究,开展历史课题研究。我县教育科研课题基本就是以以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真正以学科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课题立项研究的少,历史学科多年来一直没有课题。历史名师工作室也是以常规活动为主,未能抓住统编教材使用的有利时机进行课题立项研究,这样的名师团队效应不明显;学科教师更是没有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哪怕是灵光闪现,也没抓住问题多问些为什么,更没有想到进行小课题研究。基于此,教研部门要进行顶层设计,下水深入调研,就调研问题进行方向划归,分片区设置历史教学小课题,引领历史教师申报立项、开展研究和成果总结,让他们逐渐熟悉课题研究方法;学校要加强保障,给予时间和经费支持,鼓励历史教师扎实深入进行实践研究,要真做而不是“坐而论道”;历史名师工作室要把课题研究作为重点规划之一,扎实开展活动,进行阶段总结,积极申报研究成果,提升团队影响力;历史学科教师更要善于发现问题,通过交流和学习解决问题,把多个问题的共性找出来开展小课题研究,由小到大,逐级提升研究,形成研究成果,从而提升学科教师知名度。
        总之,基于统编教材的历史教学要明白“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把准县域内历史教学现状,立足实际,狠抓课标、教材解读和教师的研究能力建设,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才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才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