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唤醒孩子沉睡的耳朵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苑岚沁
[导读] 普及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努力塑造美妙歌唱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普及孩子们一种倾听音乐的素养,审视音乐的能力。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帮助孩子们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身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

苑岚沁    江苏省常州市香江华廷小学  213000
【摘要】普及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努力塑造美妙歌唱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普及孩子们一种倾听音乐的素养,审视音乐的能力。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帮助孩子们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身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
【关键词】吸引力、完整倾听、辅助启发、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075-02
       
        很多一线音乐教师都不约而同有一个苦恼,音乐歌唱课教的倍儿溜,而音乐欣赏课却无从下手。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让其耐心地全神贯注地听赏并理解感悟一首几分钟甚至10多分钟长的乐曲,确实有点为难他们。但笔者认为,普及音乐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听赏音乐的能力。正如《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近音乐,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身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下面,笔者将浅谈一些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拙见。
        一、吸睛:给学生一个充满魅力的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绝对是真理。将一首数分钟之长的欣赏作品以一个精彩有趣开头导入,就像给汽车加满了油一样振奋。
        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以他们喜闻乐见的谜语、游戏、儿歌、律动等导入会将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比如二年级课本欣赏教材中《铁匠波尔卡》的欣赏,笔者先给孩子们倾听音乐中模仿铁锤敲击的声音,让他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发出的,从而引出铁匠这个新鲜的职业让孩子们聊一聊;而管弦乐《狮王进行曲》的欣赏笔者则以森林之王狮子的口吻给孩子们写了一份诚意满满的森林音乐会邀请函来调动积极的气氛。
        高年级的学生则侧重于更有吸引力的问题抛出更有挑战性的游戏引入或者更能开阔眼界的新鲜知识铺垫。比如四年级课本教材影视音乐作品《月亮河》的欣赏,经过研读教材后笔者发现,这是一首非常经典优秀的影视音乐插曲。影视音乐是学生非常感兴趣并有大量生活体验的内容,以影视金曲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一定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积极性。丰富的网络资源也能有力的支撑这个主题的挖掘和拓展,确保了其可行性。为此笔者进行了对应的资料搜集以及剪辑工作,而后整理编排做成了的PPT教学课件。在课的开始,笔者以踏上时光之船听一组不同时代影视剧中的歌曲,猜对应的影视作品名称的活动为引子导入。这组歌曲按年代倒叙,学生听到耳熟能详的旋律后便快速反应出了影视剧作品的名称,这时轻轻点击课件,熟悉的剧照和视频画面自然切入,从听觉到视觉整个感官都调动了起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抓住时机的对此作品进行言简意赅的点评承上启下,活动结束后很自然地作出小节。挑战性的问题让孩子们有了小小的紧张感、带着任务去倾听的孩子们是专注和投入的,丰富的音乐背景、契合年龄的设计、创意的开胃菜让每一个孩子都不知不觉中卷入进来。
        二、舍得:给学生完整感受作品的时空
        我们对于音乐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必须基于完整的深入了解和感悟。“窥一斑而见全豹”这种“片段式教学”有时会破坏作品本身对于音乐情感的阐述,还阻碍了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的理解。建议多考虑音乐作品特有的完整性,将这样的理念带入常态教学中,并培养学生纵向听觉的思维。
        以五年级课本教材中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为例,教材中只是选取了引子以及主旋律两个片段。而笔者在执教的时候,却选择了全乐章欣赏。有的老师觉得教材如果只选取了两个片段,那么说明五年级的学生对此的学习要求只需掌握到此,全乐段欣赏是属于超范围要求了。特别是融缩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显得容量非常大,学生很可能到头来仍然是一无所知。其实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十分矛盾。但最后仍坚信,既然告诉学生交响诗这个体裁,那么就该是一个具备这些特征的有完整情节的乐曲。


如果不是随音乐流淌由清澈温和的小溪汇成旖旎波澜的河流,不是随音流穿过森林,经过村庄,越过黑夜,冲过峡谷,不是这样一个必须的过程,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们联想被母亲河孕育的儿女那种深深的依恋,怎样让学生在沃尔塔瓦河最终冲过峡谷带着胜利的喜悦与自豪流入辉煌的布拉格后想象这背后蕴涵地捷克民族伟大的精神,怎样在告诉学生如此深情、悠扬却又豪迈、激昂的乐曲出自一个对自己的民族充满挚爱的作曲家在双耳完全失聪的境遇下所写时,理解作品中六首乐曲之间重要的关联性等线索后,才能帮助孩子们感悟音乐所表达的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与赞美,油然地从心底升出一脉颤动与敬意。
        三、点醒:给学生恰到好处的辅助启发
        每个孩子心理素质、审美体验不同,那么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自然是要带上主观感情和浓重的个人色彩的。但是音乐教师的职责不是对“一千个哈姆雷特”说一声“由他去吧,主观偏爱”,而应抓住的共性辅以一点启发来回归主旨。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众说纷纭”的欣赏片段用图片做适当的提示,来充实学生的直观体验与理解。但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辅助提示应该是恰到好处的点拨,而不是喧宾夺主的主观强加。比如有的音乐片段,即使没有提示,学生也会立刻感受出情绪和思想,那么这个时候,多媒体的提示会显得多余甚至过分引导了或限制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何不在学生描述过自己听完乐段后的画面再出示图片画龙点睛。
        以三年级下册民乐合奏《赶花会》为例,整曲分为引子部分,出发——赏花——暮归三个段落,情绪分明,层次清晰。在给乐曲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孩子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聆听展开丰富而契合的音乐想象。
        而四年级课本教材影视音乐作品《月亮河》的听赏部分,为了契合整体布局,笔者为其命名为“金曲放映厅”环节。带着两个问题初听乐曲,第一学生感受整体情绪,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觉得它适合在生活中的那些场合演奏播放。第二猜测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如何?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感悟能力,他们对于第一个问题给出的答案相当精妙,有的说是情侣在共进烛光晚餐的场景,有的说是灯光昏暗的舞池里,还有的说是独自在家中惬意泡澡的时候。在介绍完演奏乐器萨克斯之后,揭示曲名,介绍乐曲产生背景,而后引出电影插曲的原唱好莱坞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伴着《月亮河》的再次响起PPT视频展示了其成长照片,教师如画外音般寥寥数句做了对其的简单介绍,为乐曲再次增添的一抹美丽的色彩。带着对奥黛丽赫本的尊敬与赞赏,接下来设计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她抱着吉他在窗前轻唱的经典片段播放,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极为认真的欣赏,再次感受音乐的意境与氛围,动人的旋律与温馨的画面会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四、卷入:给学生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
        在教学活动的前期设计中,深入了解学情,预设合理高效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敏锐的捕捉到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细节,在潜移默化中“煽风点火”也是重中之重。
        再以二年级教材管弦乐《狮王进行曲》的欣赏为例,笔者将其分解为引子部分的故事讲述演绎(以生动的动物形象娓娓道来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主旋律部分的歌词填唱加以律动(以反复跟钢琴视唱曲谱到加上契合音乐情节的歌词再设计与之相衬的动作表演唱加深记忆)、狮吼部分的关注聆听(能自主感受这部分旋律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恰当的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现)、再现部分的对比异同,每一个段落都是独立却又“血脉相连”,每一部分学生都有新的期待,全程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而三年级教材河北吹歌《打枣》的欣赏教学中,笔者在学生整体感知作品表达的情绪和营造的故事内容后,又将关注点转回作品中主奏乐器“唢呐”变化多端的音色中表现的各种男女老少的形象,从而展开有趣逗乐的对话想象创编。将听似单调嘈杂的吹打乐,听辨得丰富而有魅力。
        五、默化:给学生欣赏状态的榜样引领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开始播放音乐作品后,自己没有进入到一个贯注自然惬意的欣赏乐曲的状态中。教师的示范是最具魅力的教育,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希望自己的学生是积极的,自己就应该积极起来;如果希望他们对音乐表现出兴趣,就要在自己的身上表现兴趣。教师的一些小动作或神态很可能就会影响到底下学生的注意力或情绪。而如果当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音乐时,老师投入的表情,优雅的手势,随口哼唱的旋律,都会吸引学生的目光。面对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老师,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渐渐明白,欣赏音乐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
        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任何一个听力健全的人都可以感受音高,但远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音乐进行审美的感知与体悟。音乐的鉴赏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引领下能热爱倾听、理解音乐作品。几年后,更多年后,无论是在中学的音乐教室里,在大学的的林道上……何时何地,当年的孩子们再次聆听到熟悉的旋律,能有更多自己的感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