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黄彩周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黄彩周
[导读]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工作中要侧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性,在实现课堂教学主体转换、改正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教学实践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关键期,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对后期学习有重要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提出若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供教育同仁参考。

黄彩周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中心小学
【摘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工作中要侧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性,在实现课堂教学主体转换、改正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教学实践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关键期,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对后期学习有重要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提出若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供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039-01

        我国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的“双主体”要求,即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将学生确立为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而教师则为“教学主体”或“引导主体”,通过有效地引导策略来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避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学生很难进入“课堂主导”的角色,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缺乏知识构建的基本素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状态。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概述
        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来说,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普遍存在。从学前教育到小学阶段,意味着教育对象进入了体系化的学校教育范畴,课堂教学是确立学习为中心的主要途径,客观上导致教学方法产生重大转变,同时,教材内容、教育理念、教学计划等也与学前教育有很大不同,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知识,教师单方面传达会占据课堂大量时间。很显然,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教育机制影响教学理念创新。在教学条件相对好的小学里,课堂教学可以借助教学工具、设备进行情景创设,遵循素质教育规律。但这种教学方法很难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原因在于我国教育机制改革的滞后性,尽管义务教育阶段升学对成绩影响进一步削弱,但一些重点中学对生源资质还是有很高的要求,以成绩论“成败”,最终数学课堂教学又回归“应试教育”层面。
        2、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基于教材加强课前设计
        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量关系、图形认知、单位应用、数字类型等,概念性知识点居多且内容浅显、分散,让学生了解其内涵及掌握应用是主要教学目的。基于此,课前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了解学生心理。根据课程进展情况,对小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再决定应该如何备课、如何设计,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哪一部分内容应该重点讲解、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组织语言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误解,等等。同时,了解学生心理还是肯定学生差异性的表现,以便于更好地“因材施教”。
        第二,合理应用教材。


小学阶段不需要大量课外教材引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以教材为中心,结合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展开必要的改良、加工。例如,学生在学习进制单位的时候,对“个十百千万”难以产生直观具体地认识,这一过程中就应该结合生活领域内容弥补教材的不足,而不应该可以强调“教材为准”。为学生举例说明的时候,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单位的数量范围,笔者常用地方法是价格范围,如一辆玩具模型汽车、一辆真实汽车的价格对比,就涉及到“几十”、“几百”、“几万”的对比关系,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理解。
        第三,明确教学目标。针对课堂教学而言,要强调“阶段性”目标,即以每一节课堂教学为单位,形成教学目标更新的“常态化”,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知识过程中,笔者对每一节课都确定了不同的目标,包括“认识三角形”、“三角度数与总度数”、“认识三角形类型”等。
        2.2基于设计注重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在有限空间、有限时间和有限资源的前提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教学过程的把握。一方面,要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公平、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这样一来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有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创设、任务驱动、合作竞争等,本质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的掌握,并掩盖了学习压力、难度等消极影响。
        2.3基于过程强调课后反馈
        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图形、单位、计算等基础内容,在教学工作中以概念掌握、内涵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主。本质上说,小学数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加上小学数学内容简单、知识点分散,不应该过分强调“结果”,而要注重“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是我国小学阶段主要的教学工作开展环境,课堂教学的目的除了充分利用资源之外,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有约束不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优势,在有效性策略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相应地,从知识输出层面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完善,同时还要加入“评价”功能,完善的反馈机制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也是下一步教学设计的依据,由此形成一个课堂教学“功能闭环”,促进良性循环的形成。此外,强调反馈机制的构建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工作不足,剖析失败原因,以便寻求更好地策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要依据“新课标、新课改”的相关内容制定策略,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多角度的寻求课堂教学改良方案,丰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其面向“乐学、爱学、会学”的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霍玲菊.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6(2).
[2]杜应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6(1):285.
[3]刘海青.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9).
[4]杨福清.新课改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3(8):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