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融合视野下初中民乐社团教学的实践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王园
[导读] 学生的艺术实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乐社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学生应当积极的参加,从中可以获得音乐形式的感知,同时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我国音乐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对初中民族乐团进行研究,在学生中开展乐团教育的活动,不但可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还可以感受音乐情感,从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王园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五象校区)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学生的艺术实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乐社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学生应当积极的参加,从中可以获得音乐形式的感知,同时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我国音乐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对初中民族乐团进行研究,在学生中开展乐团教育的活动,不但可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还可以感受音乐情感,从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民乐社团,音乐教学,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021-02

        引言:课程融合视野提出的背景及内涵:民乐团作为音乐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承载着对中国传统乐器和民族音乐的发展,又可以提高学生在音乐的审美、创造、表现和鉴赏的能力,学生的专业性技能也可以得到发展。1923年,在全国教育会联会上颁布的《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中明确将乐器归类为音乐学生的选修科,并且明确了乐器种类,并强调了需因学生的个人能力而因材施教[1]。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增学生内心的民族意识,建立起崇高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民族音乐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些能够反映当代优质社会文化的民族音乐,理应纳入音乐课的学习之中。
        所谓民族音乐是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本民族所创作出来的,本国所固有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组成的一种音乐团体[2]。而我校乐团自组建以来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为丰富校园文化、弘扬民乐的精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教育是国家大计,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在音乐教育方面就是要在音乐实践中求真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集体意识。
        一.课程融合视野下初中民乐社团的教育优势
        1.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带领青少年学生深入实践,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文化资源去接触民族音乐,积极参与音乐社会活动,同时出席音乐会等各种演出,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民族音乐教育的普及。做到从小课堂到大社会,引导学生从认识一件民族器乐延伸到了解中国优秀的音乐传统文化。学习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初中的民族乐团为那些擅长乐器的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也可以吸引学校和社会中乐迷的关注。所以说,民乐社团不仅是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传播音乐文化艺术的特殊的方式[3]。我校民乐团队建设于2018年10月,建设初期的团员大部分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并于2019年5月,民乐团正式成立,迄今民乐团已有弹拨组、弦乐组、胡琴组、打击组、吹奏组五组,民乐团成员共77人(2018级32人,2019级45人),是一支编制较为完整的学生民乐团。
        在乐团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音乐的表演形式多为合奏形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更紧密,做到亦师亦友,独奏是个性的展示,而合奏就是展示集体力量。合奏最为重要的就是整体性,任何一个声部或者弓法的错漏都会影响整体的和谐性。这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我校的民乐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民乐团教师团队定时定点为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段式教学。民乐团组建至今开展了四期的演奏课程,2018级累计课时48个课时,合奏课程6个课时;2019级演奏课程6课时。2019年秋季期为2018级团员在每周一节专业课的基础上,每周增设了一节合奏课程,1+1的日常授课方式大大提高了乐团的整体演奏水平。
        通过民族器乐的教育教学,青少年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育效果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不仅扩大了青少年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和乐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其在合作和识谱记谱能力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正处在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在感知能力方面有着迅速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方面,除了提高音乐的感知能力之外,还要学会利用音乐基础来分析音乐、创造音乐,将充分理解音乐知识利用到演奏中来,民乐社团是初中音乐课堂教育的延伸,它的建立是学生在音乐课堂之外留有学习音乐的空间,使学习方式丰富多彩,增加实践经验,又可以让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4]。学校乐团自组建来积极参加比赛和演出,为丰富校园文化、弘扬民乐精神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丝竹儒雅,水墨丹青,我校民乐团是一个集团结与智慧于一体,感性与艺术相承的大家庭,乐团成员怀抱着对民族高雅艺术的极度热爱,勤奋执着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熏陶。
        2.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2018年进行的教育部改革中,教育部部长强调:“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接受教育意识增强,全国人民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大提升,但对于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来说,仍未得到有效满足。"作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学习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优点,按照学生的意愿来规划教学工作。在民乐团中,乐器的种类多种多样,对于学过乐器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实际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乐器。而多样化则是在教学中走出课堂,不局限于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局限,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
        同时,音乐的教学方法在民乐社团中也是丰富多样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讲授法、示范法和练习法等方法都是教育者们常用的教学方法[5]。通过实践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自创的律动教学法能够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创作表演通过引导学生成为创作主体来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还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除了组织学生有序的进行课堂内的学习以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的开展一些校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民族音乐和民族器乐、民间文化的相关知识。例如参观音乐会,自行进行音乐创作等。让学生真正的走出课堂,融入在音乐之中,感受身边的音乐氛围。
        3.课程融合视野下为学生创设一个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场景
        在课程融合视野下,我们还为初中民乐社团设计了许多寓教于乐的课堂环节,以便于让学生更好的跟音乐互动,参与其中。在排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排练积极性,才可以提高排练效率,立足于学生主体,所以合理的运用教学手段很重要。


中国的传统民乐在有正式的五线谱之前,靠的是"手眼相传"方法,所以说民乐乐曲的传承可以说是千人千曲,且传统民族音乐散拍子偏多,节奏风格相对自由,这种的传承方法才让音乐更加有了其独特的韵味在其中,这也是西方音乐所缺少的。所以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音乐创作,较长时间的反复排练是枯燥乏味的,指挥老师在乐团熟练掌握作品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乐器进行自行选择,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强弱变换等多角度进行改编。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看到学生对作品的诠释和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觉。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乐器都可以模仿存在于生活中的声音,这种游戏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乐器的发声方式和构成原理,从固有的演奏方式中脱离出来,为乐器添加独特的色彩。有很多同学发现了二胡可以模仿鸟叫和马鸣,有的同学用中阮弹出了吉他的音色等。这都是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表现。
        二.课程融合视野下提升初中民乐社团的教学质量的策略
        为了提升初中民乐社团的教学质量,并以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等多方面考虑,我们拟定了以下几种改善策略。
        1.教育层次,初中民乐社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初中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良莠不齐,在班级中有一半的学生都是地道的村民,音乐基础十分薄弱,所以这是民乐社团建设的难关。那么如何从"零"基础,短期内打基础并组建乐队,并提高乐团质量。民乐团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期课程进行了新的调整及安排。首先,由专业老师教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并且通过了解经典音乐曲目的创作人及创作背景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这样可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音乐听觉,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涵养,培养学生对各种音乐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成套的音乐知识体系,拥有基本的音乐素养。其次在教学选用的排练作品上选用新风格,我们的学员一半是地道的村民,所以不应局限于单一的音乐风格之中,多在经典的音乐作品之中选择,利用学生的民族文化以及地域特色,创作出新的经典。此外,最近流行的"新民乐"也让传统的音乐变得流行起来,民族与电子音乐的碰撞也势在必行,,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新生换发了色彩。教师还可以利用"新民乐"的了解教学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传统音乐的世界。在弘扬民族传统音乐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审美口味。
        2.教学多元化提升教学质量
        多采用实践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为避免学生产生枯燥的学习心理,教学方法多元化的使用就很关键。根据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律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体验教学法等方法都能够让民乐团更加丰富有吸引力,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变被动能力为主动。
        3.练习法
        练习法是民乐社团中最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针对性教学,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自己练习,也可以是小组集体练习,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助指导和动作师范,这种方法的有利之处就在于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帮助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和反思,同时也避免了教师指导训练的机械化。在乐团训练的分声部训练之中,辅导教师负责对每个分小组的学员负责演奏指导。对个别同学进行单个个别辅导,在小组中选组长督促并辅助练习,集体的训练也对视唱练耳起熏陶作用。
        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即美育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会对乐曲的创作背景、曲式和声等进行描述并分析,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在欣赏的过程中除了借助聆听音乐、分析音乐以外,也可以适当的应用多媒体资源,以视频、戏曲等达到对音乐的辅助欣赏作业。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也更能直观的体验到音乐的表达情感,既提高了学生对于不同音乐的审美能力,也更有效的夯实了学生的音乐文化基础。
        在拿到新曲训练之初,可以从电影电视史料中了解乐曲背景文化,提前对学生做一个赏析的过程,就会更好的为接下来的分声部训练中打好基础。在平时的训练中也更好的提升了音乐情感体验,为排练起辅助作用。
        4.引导学生以生活化视角领略民乐的艺术内涵
        音乐是有生命力的,需要借助知识和技能来表现音乐的魅力所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听觉对音乐美感的最初体验,领略那时的音乐风格魅力。从而音乐传统文化的美,学生在民乐团的排练之中,领略音乐的美,从而引起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共鸣,感受民族音乐中的文化感情,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对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以及美育有积极的作用。
        三.总结
        课外音乐文化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民乐团又是课外音乐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校通过组建民乐团的方式传承民族音乐,让学生陶冶情操,更好的了解民族音乐。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领略到不同音乐的文化魅力,提升自己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以初中民族乐团的实践视角,经过半年的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丰富的教学内容为民乐团增加了活力。新增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乐曲演奏打下了基础。以体验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和以实践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和深入,极大的丰富了民乐教学的过程。在排练中得到证实,证明了教学策略上的补充和完善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情感体验、演奏的水平还是有所进步的。教学中的问题需要我们运用丰厚的理论底蕴在实践教学中去解决。
参考文献
[1] 曹理,何工[M]. 音乐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次.音乐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杜磊. 音乐课外活动的经典方法[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 孟夏. 学校建立课堂内外联动的实践探索[J]. 中国教育学刊,2013(S3):23.
[5] 王炳杰.民族器乐合奏课教学探微[J]. 中国音乐,2009(01):247-251.
[6] 张艺.谈如何组建中学生民乐团[J].课程教育研究,2015(09):249-250.
广西南宁市教科所“十三五”B类重点规划课题--《课程融合视野下初中民乐社团教学的实践性研究--以南宁三中为例》课题编号:2019B166
阶段性论文成果集(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