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题融合视野下的初中民乐社团教学团队建设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苏鹏珵
[导读] 校园民乐社团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初中民乐社团的逐渐走向了课题融合的发展趋势,为了确保其相关教学团队的质素优良,本文将根据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将实践中所得出的改进方式进行阐述。

苏鹏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五象校区)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校园民乐社团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初中民乐社团的逐渐走向了课题融合的发展趋势,为了确保其相关教学团队的质素优良,本文将根据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将实践中所得出的改进方式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程融合;初中民乐社团;实践性;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015-02

        引言:课题融合是大趋势,但也引发了许多现实问题,为了能够缩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为民乐社团文化的良好建设添砖加瓦,使其在弘扬民族传统音乐的道路上发光发热。作为初中民乐社团教学团队当中的一份子,必须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民乐社团成为校本课程的延伸与拓展,在丰富学生艺术生活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一、课程融合视野下初中民乐社团实践存在问题
        (一)实践流程形式化
        将初中民乐教学置于课题融合视野下主要是为了其原本各成体系的知识点能够通过有机联系形成意义丰富的整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意义的升华,帮助学生对民乐相关知识进行深度内化,同时也进一步简化民乐教学的流程与形式[1]。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民乐教学依旧逃离不开实践流程形式化的桎梏。
        首先,学生在民乐演奏基础水平上的不均衡,一部分学生可能还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一部分学生自小学以来就积累了3年以上的经验。而且初中阶段学生的文化课任务相较于小学来已经有所加深,所以民乐社团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身的文化之间如何实现均衡已经成为了重要问题之一。此外,民乐社团的展示途径并不丰富,除了学校开展的文艺汇演与一些不同级次的比赛,学生在舞台上真正的发挥的机会并不多[2]。
        其次,相较于小学阶段宽松的教学环境,初中学生的学业任务成为了关注焦点,众多学生与家长都更加重视学生的升学可能性,除了考虑走艺术类途径升学的学生以外,其他单纯把民乐演奏作为自己爱好的学生,很容易因为课程压力而半途而废,因此相对来说这一部分学生所接触的民乐知识教学是非常粗浅的,难以形成培养这一部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作用,这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初中民乐社团实践活动偏形式化的特点。我校民乐团于2018年12月建立至今,分为弹拨组、弦乐组、胡琴组、打击组以及吹奏组等几个部分,已成为了一支编制较为完整的学生民乐团,但是由于团员大部分都属于零基础,所以在面临教学部分时需要教师团队随时调整把控,根据学生实际的学情,平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避免出现社团形式化的情况。
        (二)学生三分钟热度
        学生对于民乐演奏的兴趣也可能只是一时的,社团活动在大部分的学生眼中看来,只是作为自己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消遣而已。目前,学校普遍对于民乐教学师资团队的配备并没有系统化的重视,各自所拥有的的民乐社团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学校重视培养有基础的学生走专业性的艺术道路,有的学校重视为零基础的学生培养发展兴趣,有的学校会外聘民乐教师来辅助教学,而有的学校只会让学生由内部的民乐教师进行辅导。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区民乐团于2019年5月与广西艺术学院民乐系达成共建,民乐系各专业教师为主要授课人员,而院系学生则作为助教,由三中大学区各专业音乐教师来进行统筹安排。
        值得思考的是,基本上所有学校都不会专门为民乐社团建立起详细的考核评价制度来进行约束。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到社团组织之后容易在一开始兴趣十分高涨之后进而有形成倦怠心理,认为这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学习活动,同时,在民乐方面具有明确规划的学生也不会认为学校的渠道能够对自己有明显的提升作用,通常对学校所安排的民乐社团活动也不具备充分的积极性。这样的民乐社团之于学生,如同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
        (三)与文化课关联性低
        对文化课内容的重视几乎是所有教师与学生的共识,学校既是培养学生的环境,也是让学生参与竞争的平台,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升学是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民乐教学与文化课之间的脱节也是在实现课题融合前,诸多教师所苦恼的问题。实际上,传统民乐与语文、历史、地理、物理等学科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只是目前尚且缺乏对于这些学科内容的整合资源,以及师资团队对此认识不够充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选曲、读谱、分声部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们对民乐学习感到云里雾里,且认为其完全与文化课之间不存在联系。
        二、课程融合视野下初中民乐社团教学具体实践
        (一)多主体民乐课程整合
        多主体民乐课程所指的不仅是多种乐器演奏相互之间的结合教学,还有就是针对文化课以及生活现象当中融合,为了展现民乐的全貌,教师应当使出浑身解数[3]。因为民乐社团的发展,从小了说是丰富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兴趣生活,往大了说民乐社团就是激发学生演奏民乐天赋的源泉。民乐课程的主体丰富了,自然而然学生观察民乐的视角也会增多。学生只有在充分欣赏民乐的前提下,才会积极参与民乐社团活动,教师只有在充分热爱民乐的前提下,才会进一步的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由此可见,以丰富的主题辨析与背景烘托来促进民乐教学课程的整合,能够为初中民乐社团教学具体实践提供良好的助力[4]。



        实际上,每当孩子们在学习文言文时,看到古人写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也会想要体会究竟是什么样的乐章能够让男子向自己心仪的女孩表达情愫。在看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时,也会想知道振奋士气的大鼓此起彼伏究竟是怎样一番场景。《诗经》当中所提到的乐器众多,打击乐器有钟、镛、钲、缶、田、县鼓等,吹奏乐器有管、箫、笙、埙等,弹奏乐器就是著名的琴与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乐器的寓言故事,如果能够将民乐与历史发展相结合,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奇妙的巧合,甚至能够让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历史的全貌,即使是纵观全国乃至全球的地理条件,乐器的产生与发展也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乐器的弹奏发声始终都是以物理现象的形式存在的,多变的音调与尾音,都离不开物理的解释。而在这么多的角度影响之下,就难以不勾起学生对于学习民乐的热烈兴趣。
        (二)师资团队综合培训
        师资团队的素质在构建初中民乐社团教学团队当中是最为重要的部分,目前的局限性在于难以集合一群热爱民乐且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不得不克服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自身的局限性所影响的学生视野的拓展。因此,学校应当进一步增强师资团队的综合培训,对于能够积极配合初中民乐社团文化建设事业的教师给予有效系统的培育模式,确保能够将民乐文化的核心理念运用寓教于乐、多维教学的形式传播出去,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的感受到快乐的存在,为自己的初中生活增添一段美好回忆。
        因为社团本身就是一群人因为兴趣而集结到一起的总称,所以针对民乐社团的师资团队的培养也应当以兴趣为出发点,积极鼓励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兴趣点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使得民乐社团能够成为一个开放自由的传统文化的分享与传播平台,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喜好,让学生在繁重课业之余能够拥有一处呼吸的空间。为了解决学生基础层次不一的问题,我们将课程分为专业提高类和普及类,专业提高类课程为有基础的学生服务,普及类为零基础的学生服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因为民乐团的课程获益。
        (三)学生民乐技能评价竞争体系
        学生对于民乐演奏的学习不应当始终停留在认知与了解的阶段,创办民乐社团还离不开对学生民乐技能进行培养的初衷。在西方国家,我们常常能见到广场上热爱演奏的流浪音乐者,甚至在目前的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意大利人民在家隔离都会也难以抑制地在自家阳台上忘情合奏。我们由于一部分历史遗留因素,在思想文化以及艺术素养的培育上都出现了断层,学生会认为音乐是远离自己生活的,更容易认为传统民乐是遥不可及的。所以让学生能够掌握民乐演奏的技巧,懂得音乐能够为生活所带来的情趣与情调,在往后的人生中坚持不懈的积极开发自己的潜力,而不是颓丧度日,就应当在民乐社团的背景下,建立起学生民乐技能评价竞争体系。让学生互相之间对于自身的演奏水平增长能够具备充分的意识,在参与活动与日常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巩固自身,从而达到综合音乐素养提升的目的。
        (四)反思与改进
        不可忽视的是,在课题融合视野下进行初中民乐社团实践活动一定会产生形形色色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当具备充分的反思与改进意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从而为今后的初中民乐社团活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出现问题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出现问题却缺乏反思想要欲盖弥彰的心态。每一位认真接触音乐的人,心思都是细腻无比的,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社团活动中的动向与选择都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去解决它,就去寻找改进的意见,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慢慢地就会让初中民乐社团成为学生之间啧啧称道的一个兴趣组织,慢慢就会融入越来越多的元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播民族音乐的队伍当中。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以及从收集教师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团员整体的独奏乐器水平较浅,教师普遍希望学生能够在拥有一定基础后再进入乐团学习与排练合奏曲目。许多教师也建议为了能够实现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要在乐团内开设初级乐理视唱听音课程。此外,针对部分声部人数过少的招生问题也要引起重视,目前主要还是按照一周2次课来进行安排合奏课,一次是全体声部安排,一次是分声部安排。
        此外,学校在民乐社团发展过程中要起到统筹规划的作用,积极地引导民乐社团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传统民族音乐宣传文化氛围。运用传统民乐来为学校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学生与教师在传承的过程中体味文化的积淀。学校与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是重要的,学校应当对民乐社团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表达态度。始终如一地支持初中民乐社团在发展阶段反思与改进活动的实行,就是学校在支撑民乐社团发展过程中,所应坚持的重要立场。
        三、结束语
        课题融合能够促进初中民乐社团的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教学团队要致力于解决其可能存在的研究视阈过窄、学生教师态度迟疑以及操作过程僵化零散等问题,让教学主体在实践过程中都能够进行真诚的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初中民乐社团教学实践整合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于翠翠. 课程整合的现实问题与可能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34):61-64.
[2]樊鑫.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初级中学民乐团教学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池玲珑. 走出民乐教学单纯理性思维的篱障[J]. 艺术教育,2008(04):38-39.
[4]陈玲. 这边风景独好——浅谈民乐教学与音乐课程的有机整合[J]. 名师在线,2020(07):77-78.
广西南宁市教科所“十三五”B类重点规划课题--《课程融合视野下初中民乐社团教学的实践性研究--以南宁三中为例》课题编号:2019B166
阶段性论文成果集(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