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3月   作者:黄山
[导读]

黄山    福建省泉州市城东中学  362011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3-004-0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该素养是指:“学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1]”。在高中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是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这三个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起来的,是一种综合素养,也是最高层次的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事务,用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影响他人,承担社会责任。本文以高中生物课程为载体,初步探讨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几种实施途径。
        1.教材中的“社会责任”素材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体现出相应的社会责任,需要挖掘内涵,拓展延伸,将社会责任的培养合理渗透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自觉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以下为必修教材部分涉及社会责任的知识,供参考:
        教学内容 涉及社会责任的知识 社会责任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 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特点;干细胞知识 培养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类健康,辩证看待干细胞疗法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近亲结婚的危害 提高关注遗传病的意识,宣传婚前检查的必要性
        生物进化理论 正确使用抗生素 宣传大量服用抗生素导致抗药性病菌增多的现象,引导关注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
        免疫调节 免疫异常疾病 宣传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社会责任培养落实途径
        2.1国家课程渗透教育
        (1)课堂辩论法。必修二“人类遗传病”提供了一个资料收集和分析的素材—“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进行正反双方辩论,通过举实例、列观点,给学生展示舞台,无论是上场的还是聆听的同学均接受科学发展、人类健康、社会伦理方面的社会责任教育。这样的辩论课题可以有多个,也可以挑选“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作为辩论主题。
        (2)案例教学法。以真实发生的生物发现史事件为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所学生物学知识理解责任担当。比如“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培育发现史”,袁隆平扎根稻田,发现雄性不育系,进行多次的实践操作,提高了水稻亩产量,杂交水稻得以广泛种植,这就是很好的社会责任素材。课后的“思维拓展内容”、“科学•技术•社会”均可挖掘案例,比如“双胞胎—遗传咨询、近亲结婚—生物学不允许的理由”等案例,在课堂中进行渗透教育,让学生参与讨论,明辨真理,做出判断。



        2.2校本选修延伸教育
        教师可用教材的隐形知识作为素材开发校本教材。比如“天花疫苗的发现”,在教材中只有两句话的表述,但疫苗发现的故事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借助校本选修课进行延伸教育。比如让学生分别扮演疫苗的实验者詹姆斯、詹姆斯妈妈、詹纳医生等各种角色,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体验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对科学实验的伦理道德界限的认识,从中渗透生命观念和形成关注公共卫生、对传染病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的社会责任。
        2.3研究性学习提升教育
        高中学生必须完成多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教师可以就地取题结合校园植物开展“给植物亮身份”为课题,广泛宣传校园植物;以当地特色生态取题,如“泉州洛阳江畔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为课题;以“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原理为依据,将实验拓展为“用盐碱地土壤溶液探究耐盐碱植物的种类”为题,让学生关注土壤盐碱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能进行合理的解释。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达到培养社会责任素养的目的。
        2.4社会实践体验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宣传有关疾病的知识和健康锻炼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心肺复苏培训、到农作物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形成社会责任担当。
        2.5国旗下纪念日教育
        世界上有很多纪念日和生物学有关,比如世界湿地日、植树节、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无烟日、国际反毒品日、世界人口日、艾滋病日等,可以在纪念日当周由老师或挑选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以植树节为例,每年国家领导人都在3月12日这天植树,发挥了榜样的力量,这就是很好的立德树人教育,对于形成学生社会责任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3.社会责任培养实践反思
        3.1要创设信息化互动教学环境
        以角色扮演为例,在创设了信息化互动教学的环境下,有了平板电脑的支持,通过传输推送、学生演示、作业收集、现场直播演示等功能可以很形象地将所有角色进行展现,通过“弹幕”功能让学生自由阐述对科学发现的感悟,这些互动功能可大大增强学生体验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3.2要落实多元化的评价途径
        教育部2014年颁发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很明确地提出了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对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育过程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的,对优秀的实践成果要提供展示平台,有机会推荐参评实践类科技创新比赛,推荐媒体宣传;要完成相关程序录入学生档案,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要写实、评价要及时客观,最终落实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3.3要推进培养途径与课程的整合
        校本选修、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均是高中课程的重要学分组成,这些途径有助于学生形成社会责任素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有大课程观,主动参与学校课程设计,将生物学课程与新高考课程改革相融合,使生物学教学常态化多渠道实施,最终通过课程设置环节让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真正落地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中生生物学科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养成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410)研究文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