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作文课堂样态建构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2月   作者:周晓蕾
[导读] 当下,作文教学改革正从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对作文课堂进行系统审视,并根据作文教学特点,探索操作规律,创生教学范式。实践证明,如能把多样激趣、辨析选材、评议主次、指导表达、拟列提纲的“五环节”教学变成师生互动建构的学习过程,将会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和语用能力的协同发展。

周晓蕾     江苏省无锡通江实验小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当下,作文教学改革正从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对作文课堂进行系统审视,并根据作文教学特点,探索操作规律,创生教学范式。实践证明,如能把多样激趣、辨析选材、评议主次、指导表达、拟列提纲的“五环节”教学变成师生互动建构的学习过程,将会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和语用能力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作文指导;课堂样态;互动建构;传承创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2-203-01

        一、发展语言能力:作文教学的价值旨归
        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靠学生平时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作文指导理应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发展语言能力及品质,其中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因此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言知识和能力,思维方法和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众所周知,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作文能力是什么?长期从事作文教学的教师都有如下认识,即学生作文是感知、观察、表象、思维、想象和语言能力的表现,是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语文特殊能力的糅合叠加。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之事,是因为其能力结构相对复杂,涉及到审题与立意、选材与组材及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说具体一点,这是在语言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与品质。在小学生的作文课堂视域内,可概括为驾驭语言的能力、确定中心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叙述事实的能力以及择用表达方法的能力。无论作文指导课的尺度有多么难以把握,无论作文教学课有多少花样翻新,我们都应把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终极诉求,去探索其规律,在课堂样态建构中引导观察,激励发现,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才不会违背小学语文教学专设作文课的初衷。
        二、师生合作互动:样态建构的策略选择
        数十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指导过程大体沿用如下环节:作前准备,审题立意,搜集材料;选择材料,构思组织,确定详略;遣词造句,起草初稿,构段成篇;增删内容,调整结构,誊写定稿。由于环节和流程基本固定,教师指导过程往往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写作思路亦步亦趋,千篇一律或基本雷同的作文常常困扰着我们。究其原因,无疑是我们忽视了作文指导是信息的储存与提取,信息的加工与输出的复杂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学生经历联想、分析、结构和语言输出等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学生往往有自己的观察视角,有自己的发现思考,有自己的独特体验,有自己的语用经验,作文指导就应通过启发和诱导,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把真实的生活和社会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生成、建构和运用的最美生态场,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唤醒自己的经历、经验和感受,用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独特见解。
        上海市特级教师高永娟创构的小学作文“五环节”教学模式之所以被普遍认同,是因为这一课堂模式进入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视野,更值得点赞的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互动建构。


她主张在搜集材料、激发学习兴趣时采用多媒体呈现、谈话交流、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真实情景,引发移情体验;在确定主题选材时,采用辨析讨论形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而界定习作材料的范围;在组织材料和确定主次时,同样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和自由交流的方法,先让学生围绕中心自主组织材料,然后选取典型例子进一步讨论,明确叙述顺序和习作重点;在指导表达技巧时,哪里用动作和语言描写,何时用外貌和心理描写,景和情怎样融合表达等,她主张让学生根据命题要求辨析判断,并通过交流、倾听,让学生从说到写;而在编列提纲阶段,她常常采用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呈现写作思路,梳理和整合碎片化的内容,并通过多元互动进行点评。
        由此可见,作文指导的课堂样态不是“一言堂”,而是师生、生生互动建构的过程。在多元互动、多声交响中,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和比较等多种思维活动,达到作文选材与情境建立起联系,并实现迁移的目的。这是一个“存储与调用”的交互过程,是一个对选择的材料进行个人化的再关联再建构,并形成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内心情感流露和思维发展和意义生成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展学生愿交往、能交往、会交往等人文素养,走出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现实困境。
        三、创构多样范式:样态建构的应然走向
        小学作文指导课堂样态建构是对已有作文指导课范式的反思和系统改进,以建立一种基本的可操作的普适性实践模型。但是实践模型并非是固化的“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样态并没有限定的具体的方法策略及教学形态。即使是“模式”,也应该有修正和创新的空间。特别是作文指导课,由于题材和体裁的不同,作文课堂应创构多样化的课堂样态,过度强调“模式”,那就离“教条”和“桎梏”不远了。
        近三十年来,小学作文教学先后曾进行过分阶段训练和分项训练等序列研究,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样态。因此我们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作文课堂改进中,应较好地处理传授习作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表达能力三者之间关系。既要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立意、选材、组材、详略确定、语言表达和运用修改的能力,因为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更要通过样态建构,使作文课堂进入一个审美世界,在注重习作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将人格建构、立德审美回归到应有位置,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的作文指导才是最好的。情动于衷,文发于外;泼墨于纸,铸魂于心,把“作文”与“做人”融为一体,才是作文教学样态建构之本。因此比较完美的作文指导课堂样态的创构应该采取以下思路:激活悟性,使学生“心动”;指导写法,使学生“笔动”;引导实践,使学生“行动”。
        曾听过一位教师的作文课,他将“学会自理”的主题班会与习作训练嫁接起来。班会主题,有师生共同确定;班会教材,由教师选编。学生参与班会后,要求学生或写记叙文,或写参与班会的心得和感悟。这样的课堂结构虽用了两个课时,但唤醒了学生的自省意识和自强精神,是作文教学“达材成德”样态创构的有效尝试,值得我们借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