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当好“问题生”的心理医生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2月   作者:刘瑞国
[导读]

刘瑞国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2-174-01

        一、“问题生”存在的病因
        “问题生”表现为行为习惯差、学习没劲头、好惹是生非、无视班规校纪等等。班主任应学会“察言观色”,寻根究源,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当好“问题生”的心理医生。让走向心理误区的“问题生”回归心理健康。
        1、自身发展的矛盾。
        青少年时期的感觉、知觉、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由一般的逻辑思维向辩正思维过渡。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有关“人生意义”、“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问题让他们感到苦恼、迷茫、沮丧和不安。他们自我意识不稳定,情感较为敏感,认识事物能力不足,看问题时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会步入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愤世激俗,自暴自弃。
        2、家庭的影响。
        家庭影响即家庭环境对个体人格的发展产生的原发性影响。父母本身的性格、举止,教育的态度、方式,家庭的结构、气愤,都会给还未定型的青少年极大的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思想水平、道德标准、生活作风都在子女的注视之中,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如果父母自身不过硬,道德素质败坏,常常诱发子女产生不良行为,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而且年龄越小受父母的影响越大。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成为家庭宠爱和关心的焦点。有的父母把子女的关爱变成溺爱,明知孩子有缺点也不也不纠正,就会养成子女任性、骄横,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而有的家庭采取过于严厉的教育方法,经常训斥、打骂,则会使孩子形成冷酷、固执、不诚实、缺乏自信、孤独或抑郁等消极性格。
        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结构不健全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副作用。大多“问题生”的家庭关系较为复杂,或父母不和经常打架,或处于单亲家庭,他们与父母的关系疏远,常常觉得得不到父母的爱、重视和接纳。家庭里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撕打、埋怨带给孩子的是恐惧、忧虑和失望。孩子极易形成孤僻、冷酷、反抗等心理问题。
        3、社会的负面效应。
        青少年对自己的社会环境非常敏感,崇尚时尚,追随流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然而其中的不良思潮:色情、暴力、贩毒、腐败也让青少年生长的社会环境变的更加复杂。网络、电视、电影、杂志等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内容的商品气息越来越浓,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
        4、学校方面的原因。
        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教育方式粗暴简单。教师不恰当的批评,压抑性的管理,辱骂、殴打等行为往往学生不原因和老师沟通,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问题生”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班主任应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采取“望闻问切”之道。


“望”,即观察学生的异常举动、异常情绪。“闻”,即从班上的同学、朋友、教师、父母了解该生的异常根源。“问”,是和学生进行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学生思想异动的实质。“切”,是针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的反应,及早消除学生的不良影响和危险因素。
        二、针对学生的不同症状,我开出了如下“药方”
        1、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等。
        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用名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班主任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整个生态环境,让学生跳出“自我”的狭小的圈子,把自己容入社会、家庭、学校,感受作为公民、子女、学生等不同角色的不同责任,抛开个人的得失,学生的“问题”症状就会明显减轻。
        2、班主任应做好家长的顾问。
        班主任可用多种形式和家长联系、沟通。班上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家长会、家访、电话交流、请优生家长介绍经验等达到对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3、班主任应该带领学生辨证地看社会。
        社会复杂,面对学生的困惑,应让学生正确面对。社会上确有许多“假恶丑”,但更多的是“真善美”,为了社会的纯洁进步,我们的学生要敢于善于和“假恶丑”作斗争,自己力求做一个“真善美”的人。
        班主任应该多让学生了解社会,关系时事,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觉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有许多自己应尽的则和义务。
        4、班主任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力抓班级建设。
        中学生阶段的感情更为敏感、细腻。学生们也在“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班主任不应该把工作、生活中的失意的情绪带进教室。“问题生”大多敏感、脆弱自卑,班主任不留意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都会左右他们的情绪。
        班主任应该注意班级建设,在班上树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班风。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问题生”生活在群体中,他们渴望友谊,渴望关爱,渴望被人理解。班主任应多开展活动,班上成立兴趣小组,成立班级图书馆,带领“问题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健康的体育锻炼;班主任还应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落到实处,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学习、接纳,形成中学生应该怎样做的理念。让学生演讲、辩论、谈心得,写《我怎样为班级尽一份力》、《我心目中的中学生》、《我向往的班级体》等带动“问题生”融入班级的大家庭。
        其实,班主任面对“问题生”只要有“五心”、“六勤”,即“热心、爱心、责任心、耐心、恒心”;“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腿勤、脑勤”。那么,“问题生”就会逐步开启心灵的大门,接受爱的阳光,沐浴关怀的春风,走出阴影里的心理问题天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