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2月   作者:安玉龙
[导读] 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他们内心敏感,情绪丰富且多变,自我意识觉醒,使得他们有着敏锐的内心世界。而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更多的中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网络世界融入在一起,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尚浅,也不具备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

安玉龙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  153000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他们内心敏感,情绪丰富且多变,自我意识觉醒,使得他们有着敏锐的内心世界。而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更多的中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网络世界融入在一起,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尚浅,也不具备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  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2-149-01

        引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当前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中学生作为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更强。但由于互联网的各种影响,可能会对中学阶段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念。
        一、互联网对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不良影响。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网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中学生过度迷恋网络游戏,导致学业荒废。二是学生沉迷虚幻网络世界,难以与现实世界区分。三是学生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失去了正常的人际交际能力。具体来讲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学生的学业
        网络的便利性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但网络中的娱乐功能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陷入无节制的网络游戏中,利用网络进行娱乐花费了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导致学生没有精力进行学习,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二)沉迷网络导致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在网络世界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相应的信息,并且能够在此过程中应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快速性认识到与自身性格相近的人,但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影响她们往往会有意识的避开自己不喜欢的人,这样的交际特点会使学生不断的将自己的交际行为放在网络上,最终使学生失去社会适应能力,造成人格交际障碍。



        (三)沉迷网络导致人格畸形发展
        如果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不仅造成学业荒废,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更有可能因为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不完全而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导致学生的人格发展畸形化,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最终也会导致学生无法从网络世界处理,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
        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自我意识发展不够成熟,自身的三观尚未确立,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对互联网拥有正确的认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有意识的了解自己上网的明确目的,拥有明确的目的,学生在使用了网络之后就会自觉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他事件中,进而避免沉迷互联网络。
        (二)构建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完善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具体身心状况,从而帮助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网络产生的负面行为或负面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分别应对,因此,需要教师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系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脱离网络,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多感受现实世界,从而明白互联网的虚拟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拥有对与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社会适应性。
        (三)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教育
        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让学生用正确的三观看待互联网,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网络道德守则,并且将相应的守则纳入学生的思想品德量化考核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行渗透,实现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与各个学科融合,从而使学生全方位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中学阶段的各个学科都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利用学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通过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使其在面对网络时能拥有较强的控制力。
        结语:
        互联网在给人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影响,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互联网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使其能够正确认知互联网的两面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多学科进行融合,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汪秀华.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7(11):22-23.
[2]刁燕.浅谈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生物技术世界,2016(04):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