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发挥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2月   作者:徐嘉苓
[导读]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数学教学中,从教材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根据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笔者用“借助直观、从特殊现象出发、利用假设想象、从旧有矛盾出发”,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一般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结论”。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主动探索得到了发展,解决了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到学会。

徐嘉苓    旺苍县东河小学  628200
【摘要】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数学教学中,从教材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根据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笔者用“借助直观、从特殊现象出发、利用假设想象、从旧有矛盾出发”,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一般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结论”。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主动探索得到了发展,解决了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到学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探索与发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2-137-01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结合课改新理念有效教育的要求,创高效课堂,在数学教学中,我认识到:必须从教材实际出发,结合儿童年龄特征,利用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根据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亲身体验并进行交流,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使学生自主学习得到发展,方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直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材中部分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类知识教学采用先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具,按要求去观察、实验、测量,根据学生自己的体验在小组中交流,说出初步结论,开展讨论。例如,学习“三角形的意义”,先让学生自制三角形,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三角形中这三条边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从探索中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的图形,叫三角形”的结论。又如,学习“圆的周长”,先让学生做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测量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再用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商“比值”,从而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常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索而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将体验、感知不断矫正、完善,追求真理,达到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创造了高效的课堂。
        二、从特殊现象出发,引导探索一般规律
        小学教材中许多知识,均是先对个别特殊的现象着于研究和探讨,从中找出规律,进而总结概括,再推到一般。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首先从最简单、最熟悉的问题开始研究,找出进入问题的途径,然后总结经验,逐步深入,掌握一般规律。例如,在进行“分数基本性质”教学中,提出:“与 谁大?”引导学生将大小一样的两张长方形分别折出和,观察、感知=,再引导观察、比较归纳:“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得,即”。反过来:“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得,即=”。此时再提出:如同乘3或除以3大小会变吗?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或同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此时,我又提出:分子与分母同乘零或同除以零,情况怎样呢?大部分学生发现刚才总结的结论,还需补上“0除外”方正确,这样就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分数基本性质。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训练学生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利用假设想象,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方法
        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时,常常进行有目的的某种猜想,然后设计方法将此猜想进行验证,变成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这种方法对小学生来说很有必要,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研究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我引导学生从前面某些平面图形面积入手,将它们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平面图形,进而求出其面积。在这里我大胆地让学生猜想,你准备怎样求圆面积呢?如何转化求圆面积?学生非常好奇,兴趣极高。我提示学生可否将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呢?这时有的学生开始认真阅读教材,有的自觉地开始讨论,有的动手操作、实践,得出:“将圆能转化为一个近似长方形”。我又引导他们展开联想:假如我们无限分下去,拼成的长方形的边会变为直线段吗?运用这些手段、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将圆转化为长方形”的猜想变成现实,通过这一教学,学生明确了“由假想变现实”的研究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四、从旧有矛盾出发,引导学生探讨新的结论
        在数学教学中,时常为解决旧矛盾而引出新的数学概念。如,分数的产生就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当测量时不能得到一个整数;分一个苹果给两个小朋友,每人不能得整个数时;……而产生分数这个新概念,学生进而产生想知道分数的有关知识的欲望,唤醒他们的求知兴趣,使之了解到数学发展史,让学生自己主动得到发展,也鼓励和培养他们在数学海洋中探讨新的问题,得到新的知识。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数学教学是要师生一起合作,共同探索,解决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到学会,能主动探索、发挥,最终得到发展,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