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活动化问题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2月   作者:李宗传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但是在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普遍关注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全面实施,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理念转变的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需要进行改变,将传统严谨的教学模式变得活动化,

李宗传    荷花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但是在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普遍关注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全面实施,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理念转变的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需要进行改变,将传统严谨的教学模式变得活动化,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将每个学生的潜能等做出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逻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2-064-01

        引言: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当前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以到达核心素养提高的目的,但是在提高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当前的教学要求来说,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课堂活动化,使学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改变为主动地位,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注重数学教学活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遇到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年龄问题,受到小学生年龄的影响,在当前教学中,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教师教导的全部知识。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即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可以基础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讲解土地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去丈量土地。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亲自测量,有了亲身体验,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处处可见。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渗透到教学中,使教学过程生活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在认识、情感、个性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以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条件以及教学机制为先导,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求新知,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活动化教学重在强调“活动”,这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小学生来说更体现出其必要性。



        首先是学习准备阶段。在该阶段,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并提出问题,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将其转化为可供学生探究的“问题”。
        其次是活动探索阶段。教师应结合教学任务,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比如操作学习、演算学习、小组谈论学习等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
        再者是交流评价阶段。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促使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评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最后是实践应用阶段。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这一阶段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注重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寓教学于生活中,在生活中渗透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适当的探索性和开发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创新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活动化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比如,在讲解“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单位名称相同的这样几个小数,0.2,0.20,0.200,并给学生提出问题:这几个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的话,找出证明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小组探讨,接着,让学生相互交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和评价。这样一来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4总结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讨[J].赵华.课程教育研究.2018(38)
[2]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黄荣.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3]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张发平.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
[4]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J].施向阳.中国校外教育.2017(S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