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质疑阅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2月   作者:罗荣
[导读]

罗荣   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初级中学  四川  资阳  641507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2-046-01

        我国古代学者强调思辨,注重理解,对质疑这种读书方法格外垂青,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读书善疑者,往往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这样就能多思多问,深入其内,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所以,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引人更上一层楼的门槛。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是这个道理。
        从文献上来说,最早提出读书质疑的,大概算孟子。他的名言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就是对书中的内容有所怀疑,不要盲目相信书中的内容。宋代似乎是提出质疑读书法的集中的时代。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朱熹说:“学者读者,须是于无疑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一翻,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已无所疑,方始是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分阶段目标(7―9年级)阅读一项中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重要的学习目标,是衡量中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只有懂得质疑,才能说真正懂得学习,只有学会质疑,才能说有学习能力。
        “质疑阅读法”是指在阅读中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一种读书方法。疑问,通常是书中的难点或重点。质疑,就是在掌握书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不理解的问题,通过思考、查资料、请教教师等方法,找出正确的答案。
        所谓“质疑能力”,其实质就是发现问题、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1、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文本,不迷信教师。2、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试图解决。可是,现在的一些学生不会提出疑问:对熟悉的东西,认为司空见惯,因而熟视无睹;对不熟悉的东西,认为离他们太远,不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和思考。因此,指导学生探寻质疑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大胆放手,教会“质疑阅读”方法
        1、矛盾质疑法
        有些文章的词语初看起来,觉得很矛盾,例如《孔乙己》的最后一段:“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里的“大约”“的确”确实显得很矛盾,到底孔乙己有没有死?其实看似矛盾,实则精妙。
        2、对比质疑法
        教材文本里常运用对比手法。例如《变色龙》,作者在描写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时,让他的前一次说的话与后一次说的话形成对比。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质疑。还可引导学生对赫留金的态度、对狗和狗主人的态度、对“案子”的处理意见等进行质疑,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提出质疑:他真是个变来变去的家伙吗?他的本质变了吗?通过质疑,学生掌握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从而深刻认识到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的本质特点:“变”只是表象,忠实地维护沙皇统治的本质始终没有变。
        3、逆向质疑法
        “逆向质疑法”,就是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对文本的结论或人物形象从反面进行质疑的一种方法。


如教《曹刿论战》一文,我引导学生反向思维:鲁庄公真是一个一无是处的“鄙”人吗?这一逆向思维的质疑,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波澜。有个学生举“淝水之战”的苻坚与鲁庄公对比,说明鲁庄公是个虚心纳谏的人;有个学生用文本内容,说明鲁庄公是个多少为人民办了一些好事的国君,这是曹刿成功指挥这一仗的基础。这种质疑,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如《两小儿辨日》,可引导学生结合《<论语>八则》进行质疑:孔子是个该嘲笑的人,还是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人?这种质疑,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想象质疑法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质疑,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我的老师》,可引导学生边读边猜想,不急于往下读:你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师形象是什么?教后再问:文本中的蔡老师是否符合你心目中的老师形象?老师可以化妆、戴首饰吗?可以到歌舞厅去休闲吗?如果长期这样引导,学生还会养成质疑的习惯。
        5、细节质疑法
        文本中的细节大都牵涉到文章的中心。一些看似平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理解文本都十分重要。例如《孔乙己》对主人公最初的评价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学生容易把文本中的“好喝懒做”的叙述作为作者批判孔乙己的依据,从而借此评价孔乙己。但是却忽视了一个细节:“听人家背地里谈论”。这说明孔乙己的“好喝懒做”的“坏”品行仅仅是听说而已,作者在文本中实际表达的是与世俗评价不同的好评价:从不拖欠,从一个方面对孔乙己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如果没有这一细节,作者所要表现的就是孔乙己的坏品行,而事实恰恰相反。可见,细节质疑法锻炼了学生缜密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细心的品质。
        二、精心设计,引导“质疑阅读”的深入
        有目的、有重点地设置疑问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策略,促进学生在重点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切中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如,在讲读课文《荷花》时提问:①哪些句子让你觉得 “荷花很美”?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荷花呢?③假如你是一只蜻蜓飞到荷花之中,你怎样去观察和表达荷花呢?④我是一朵荷花,感受又会如何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讨论,展开想像。这样,学生就会从课文中勾画出荷花美的语句;就会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发挥想像;就会领悟作者和我自己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要巧妙 、要有趣、要质疑出一定深度 有趣的提问可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能活跃探究问题的课堂气氛。提出的问题应巧在 “点子”上,同时要经过认真思考讨论之后,才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教学《鸟的天堂》,课文最后一句:那 “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质为什么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却没有加呢? 读书善问,巧疑,有深度有价值。又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母亲是怎样关心“我” 生活;“我”为什么要去看菊花?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地震中的父与子 ‘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去体会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知紊情相通,品味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又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挖掘、发现、探寻问题的答案,还能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围绕问题,提倡“质疑阅读”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文中重点句、课文插图、课文结尾等地方进行多思多想,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力争把问题提得深、清、新,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上探究问题,发展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提出各人看法,各抒己见,求同存异;讨论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新颖观点。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成功的话语,激励我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