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5/1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1期   作者:王雪丁
[导读] 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的物质和精神的作用下,所有班级成员之间形成的独特概念和行为的总和。

对外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王雪丁 100102

摘要: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的物质和精神的作用下,所有班级成员之间形成的独特概念和行为的总和。它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也是班级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反之,起到阻碍作用。在探索班级文化建设新形式的过程中,结合高中生心理特点、角色冲突、成长任务等基础上,发掘新的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即以班级建设为导向、以活动体验为载体、以团体辅导为策略的班级团体建设模式。
关键词:心理特点  班级文化建设  角色冲突
        现在的高中生,有自己的主见,半成人化,思维活跃、敏感但也具有局限性;热情但容易过度亢奋,情绪波动比较大,意识品质处于发展阶段,缺乏挫折教育,容易受身边环境的影响,有逆反心理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样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期待学生能够主动去承担和解决问题,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过程,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与其直接告诉高中生,你应该怎么做,不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最终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这种效果要优于言教,同时也会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承担班主任工作期间,我不断探索体验式教学管理的方法,其中,团体活动就是一个突破口,能够锻炼学生动手和思考能力的同时,也能解决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在准备主题班会期间,我发掘了学生很多的特点,学生创造力很强,表达能力也很棒,制作课件能力也不错,很新颖,但在这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让我最头疼的就是班级缺乏凝聚力,之前班级组织活动中,我也感受到,这次尤为明显,学生出现推卸责任、分工不明确、出现问题互相指责、执行力不足等,导致主题班会召开时间一拖再拖,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我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关于班级凝聚力的团体活动,通过设置动力火车的游戏,即将班级氛围四组,排头一人双手叉腰,两脚支撑站稳,后边两路纵队出排尾一名学生外,其他队员将内侧手扶在前面人的肩上,内侧腿支撑,外侧腿小腿向后抬起,同时外侧手拉住前面人向后弯曲小腿抬起的裤管,最后一名同学抓住前面同学向后抬起的腿(裤管),四组同时从起点出发,驶向终点,先到者获胜。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对话、表达、讨论、感悟和体验,每组成员如何能够取得胜利,必须需要的是配合,如何配合?那就需要听清规则、同学互相配合、讨论战略、增强凝聚力才能获得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建立情感纽带,形成集体意识。举一个让我感动的瞬间就是参与本次活动共29人,分成4组,就会有1人多余出来,我就让这一个同学作为我的助手,经过1轮的比拼之后,我发现多余这名学生也有参与的欲望,所以,我就征求该同学的意见,问同学们,你们那组想要XX同学(身胖体壮、活泼开朗、班级人缘较好),每组同学竞相争夺该同学,当下我就问:你们想要XX,能不能给我说出你们为什么需要XX同学吗?至少说出3个理由?结果,我能感受到到同学们的热情,有力气、高、有组织能力、胖等等,一个个可爱的理由砸了过来,我观察到XX同学脸上的笑容、害羞。最终,该同学选择了一个自己心仪的队伍。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同辈群体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发现了找到学生自信心的新方法……这样的团体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施还有很多,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强学习动力,利用板报设置“欣赏墙”,让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同伴、老师们眼中看到自己的能量,找到自己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动力,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增加班级文化,共同营造一种共同进步、携手同行、见证成长的班级氛围。具体操作如下:我(班主任)对于班级每一位成员的优点或者看法(积极)写在纸条上,贴在板报上面;其次,告诉同学们,如果在自己平时生活中,对一些同学、事情让你感动,想要表达,可以是对事情的表达,可以是某个人的欣赏,可以写下来,贴在欣赏墙上;或者是对于班级获奖的同学表扬,可以写在欣赏墙上面!要求是必须是真诚的、善意的,可以邀请任课教师、管理人员等参与,形成一定的欣赏的氛围。高中生非常关注外在对自己的看法,需要被人的认可,所以,欣赏墙的设置能够非常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班级文化建设呈积极、向上态势。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设置团体活动建设班级文化之外,教师角色的转化和定位也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要在团体初,创设尊重、安全、信任、温暖的氛围,帮助学生充分进入情景,让学生有安全感;团体过程中,要发挥带领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充分交流和表达,帮助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在团体最后,要求教师与同学们共情共感,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需要升华主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迎接未来。
        结语:
        通过这段时间的承担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我会发现学生喜欢这种以活动体验为载体、以团体辅导为策略的班级团体建设模式,学生的改变也是非常明显的,效果也很显著,我可以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生成的,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助于健康的班级文化形成,增强班级文化的影响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自己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