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集体锻炼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1期   作者:吕博
[导读]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学教育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水平越来越高,在社会领域范围内也形成了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新风尚。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吕博

摘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学教育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水平越来越高,在社会领域范围内也形成了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新风尚。然而,通过对大学生集体锻炼情况的深入调查,却发现当前大学生在参与集体锻炼时,往往表现出被动、消极、松散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体能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就将以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在集体锻炼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寻求重塑高校集体锻炼模式,促成集体锻炼成效显著提升的创新策略,有效加强集体锻炼活动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集体锻炼,问题,对策
        一、大学生集体锻炼现状
        近年来,高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强调大学生群体应当通过主动的锻炼过程,来促成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今后的终身成长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在这一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集体锻炼这种体能训练方式,逐步在大学校园内铺展开来,各高校都主动进行了有关集体锻炼形式、内容、过程的综合性调整,让大学生群体可以在更为多元的集体锻炼之中,收获健康与成长。不过,由于大学管理方式、教育模式和成长模式存在显著的开放特性,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成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因此集体锻炼这种对学生要求较高,对管理要求较严的锻炼方式,并未在大学生群体中引发广泛的共识,这就使得集体锻炼在落地过程中的表现不佳,并未达到预期的水准。虽然各地高校都积极推进了相关模式的调整,然而由于受到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双重影响,积极锻炼的实际成效仍未 发展到预期的水准。
        与此同时,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认知、精神面貌、作风习惯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强的个体性,很容易受到外部负面思潮的不利影响,无法高品质回归集体锻炼过程,导致了活动参与程度的显著下降,进一步削弱了集体锻炼所能够带来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就将针对当前大学生参与集体锻炼的实际问题,从更综合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寻求有效提升集体锻炼成效的创新方式。
        二、大学生参与集体锻炼的问题分析
        (一)被动参与问题
        在当前的高校集体锻炼活动中,学校是主要的发起方,会以学校集体锻炼活动、班级规章制度、校园健康规范等为基础,组织开展一系列的集体锻炼活动,并要求学生参与到集体锻炼中来。这种情况之下,大学生群体往往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之中,对于学校所给出的集体锻炼活动缺乏基本的兴趣和热情。不仅如此,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更重视虚拟网络的生活和社交,对现实生活中集体活动的兴趣正在大幅下降,因此当大学生不得不参与到集体锻炼中去时,就会产生一种与自主选择相背离的矛盾心理,进而滋生对集体锻炼的厌烦之情。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高校的集体锻炼活动,自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学生参与集体锻炼的实际效果也微乎其微。
        (二)形式单一问题
        当前高校集体锻炼活动形式仍主要以跑步、做操、校园活动等传统形式为主,这些形式强调管理上的严密性,注重集体参与的统一性,却忽视了大学生群体的个人诉求,没有能够形成符合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集体锻炼形式。在这种形式单一且僵化的状态之下,大学生自然更倾向于参与到时代感更强的锻炼之中,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已经形成了许多代表时尚文化的新型锻炼形式。这些形式产生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学校的集体锻炼,学生自然不会全身心的参与到集体锻炼之中。
        (三)习惯松散问题
        在大学生群体进行集体锻炼或体能锻炼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内心不足、坚持不下来的实际情况,其在体能锻炼方面的习惯往往比较松散,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在这种习惯松散的状态之下,大学生通过集体锻炼或体能锻炼,实现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将会大幅下降,很难借助锻炼过程重塑自身的身心状态,而松散的锻炼活动也失去了其对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推动作用,一次又一次削弱了大学生的耐心和信心。



        三、大学生参与集体锻炼的创新对策
        (一)主体发起,社群推动
        在高校集体锻炼活动中,学生应当是推动集体锻炼活动发展的绝对主体,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热情,才能保障集体锻炼效果的稳步提升,因此建议在高校集体锻炼活动的组织阶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以兴趣为切入点,组建集体锻炼的兴趣社群,通过社群成员的协同推动,来让大学生群体参与到自己喜欢的集体锻炼活动之中,在集体锻炼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真正产生对集体锻炼的浓厚兴趣。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组织能力,各类兴趣社团也比较健全,以大学生兴趣为主导,进行兴趣化的集体锻炼,将会使高校内形成更为多元的集体锻炼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参与到锻炼之中,在锻炼中收获个人的成长和群体的发展。
        (二)多元形式,创新发展
        当前大学生群体在集体锻炼方面的兴趣偏好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锻炼方式,往往能够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之主动的投身到运动中去,获得锻炼所带来的成就感。有鉴于此,高校在集体锻炼形式上应当主动的进行求新求变,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其进行自主锻炼形式的创新。更为关键的是学校作为主要的管理者,应当主动观察当前的社会环境,从中挖掘出更多适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优秀运动形式,将夜跑、徒步、负重越野等具有普遍社会基础的集体锻炼方式,引入到校园中来,并予以指导和场地支持,使大学生能够与整个社会运动领域保持同步发展。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借助便捷的互联网渠道,关注最新的健康话题和运动话题,并利用自身具备较高素质的特点,主动进行集体锻炼形式的创新和改造,让更多新的运动形式进入校园,成为学生参与集体锻炼的新选择。
        (三)广泛传播,环境引导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较多共性的群体,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的有效协助下,该群体已经打破了空间上的局限性,成为了一个具备共同特征的大群体,积极锻炼活动想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广泛的重视,保持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能够在传播层面上,可以组织大学生将自己参与集体锻炼的过程分享到广泛的社群中去,让更多大学生认识到集体锻炼的价值,获得更多集体锻炼的新信息,并在具有较强学生基础的集体锻炼中,找到回归集体的乐趣,并在大学生这一整体的有效推动下,形成集体锻炼的新环境,在环境的有效带动下持续的进行集体锻炼,借助传播手段的有效运用,在整个大学生群体内将形成一种集体锻炼的新环境,这无疑将是集体锻炼真正回归大学生视野,成为其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选择。
        总结
        当前大学生群体在积极锻炼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群体身体健康的有序发展,还对其身真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也无法抵御外部思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建议高校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以社群方式自主发起集体锻炼活动,进而由学校专业的体育教职人员进行社会化创新,集体锻炼活动的有效引入,并联和学生共同推动新锻炼形式的广泛传播,构筑一个有助于集体锻炼习惯延续的优质学生环境,让大学生在环境的带动下,保持良好的习惯,通过持续的集体锻炼,实现自身身心健康水平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回军,崔美泽.新媒体环境下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以东北大学为例[J].辽宁体育科技,2019,41(06):107-110+114.
[2]徐成波,刘轩名,刘全.长春市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交际,2019(22):28+27.
[3]李勇,王静丽.探索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9(46):99-100.
[4]马识淳.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积极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2):243+245.
[5]郑玥,张智锴,朱昊,朱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108-110.
[6]王泽凤.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模式变化的情绪反应特征——基于体质和性别的差异视角[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2645-2646.
[7]王国谱. 体育锻炼行为认知对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的影响[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3895-3897.
[8]仲伟倓.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孤独感:社交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C]. 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9:1956-1957.
[9]韩衍杰.大学生课外集体锻炼与生理、心理协调发展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9(05):48-50.
课题批注:课题题目《采用集体锻炼活动改善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创新方式研究》该论文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 NJZC174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