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导 促反思 提升思维品质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沈兰萍
[导读] 所谓反思,就是通过批判、推断、归纳等思维活动,将新知识在头脑中进一步完善、丰富和系统化。

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中心学校   沈兰萍  (315201)

        所谓反思,就是通过批判、推断、归纳等思维活动,将新知识在头脑中进一步完善、丰富和系统化。《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可以促进学生将现实世界数学化。“学而不思则罔”,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基本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程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反思情景,巧妙地引导学生反思,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感悟学习方法。
        波斯纳提出个人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反思型的,没有反思的学习是不够深刻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多创造反思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再思考与再审视,从中反思提炼出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所感悟,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和方法。如教学“梯形面积”,通过一系列操作、交流等活动得出面积计算公式后,我适时引导学生反思:“刚才我们是怎么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通过对数学探究活动的回顾与反思,从中提炼出“转化”这一解决问题策略,促进了学生再思考再创造,优化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从中体验到反思的价值和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二、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学会灵活应用。
        反思解题思路,就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再认识”,在解决一个问题后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刚才这种方法正确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不能用于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进行深层次再思考,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与技巧,不仅对知识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化和多样化,深化思维层次,提升思维品质。解题反思是对理解的反思,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①引导学生反思审题过程,深入理解题意,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②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想的分析过程,促使思维精确化、概括化。③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优化解题过程,寻找最佳方案。④引导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反思错误的解题思路和方法。⑤引导学生反思问题的本质,总结解题规律。
        三、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结论,感受探索乐趣。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应仅限于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学生对学习结论进行反思,不断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达到解疑释疑的目的。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却容易变形?首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分别拉一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模型,发现三角形拉不动,不易变形,而四边形一拉容易变形。其次让学生用小棒搭三角形、四边形,发现三根小棒只能搭出一个三角形,而四根小棒却能搭出许多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了,三角形就是唯一的了。这样就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感受到数学探究的成功和快乐,体验到反思的效果和价值。
        四、引导学生反思错误原因,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并非是知识不理解或是方法没掌握,而是因为某些不良习惯造成的,如:计算时抄错算错、漏点小数点,审题时断章取义,练习题中有错却看不出来等。追根到底,都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差,反思能力低。这些错误不能仅凭借正面讲解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反省、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我这题错在哪里?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修改就对了?做这类题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以后怎样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学生在辨析解题错误过程中,不仅“知其错”,更“知其所以错”,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并制作错题卡或纠错本,记录较为典型的错题,写上经反思得出的错题原因,整理思路,写下思考过程及订正方法。每过一段时间对错题进行再反思,提醒自己以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写数学反思日记,把自己平时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点点滴滴反思的收获记载下来,如对某个知识点的质疑释疑、对某题独特的解法、对某个知识有创意的见解等,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逐步提高反思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反思,学会梳理知识。
        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单元知识,反思各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反思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重点和易错题。教师可以给出反思的提纲,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思维梳理,将本单元的知识点制作成系统图表,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过的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学生在反思中能发现知识的新增长点,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学完比的性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反思:①除法、分数、比之间有什么联系?②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③理解这三个性质时要注意着重理解哪几个关键的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在反思中寻找知识的共性点,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知识规律,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样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新视点。“我思故我在”,反思能力的养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不断再学习的强烈动机,反思过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反思的结果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