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教学中渗透初、高中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李春燕
[导读] 根据当下初高中教学调研内容能够发现,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之后会出现知识点难以理解、习题解答力不从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现象。

四川省蓬安中学校    李春燕

摘要:根据当下初高中教学调研内容能够发现,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之后会出现知识点难以理解、习题解答力不从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现象。究其原因,初中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不同,学生在习惯初中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之后难以在短时间调整学习状态,一部分高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被初中教材中删除,导致学生不能够准确理解教师教学形式与内容,进而数学学习也变得“难上加难”。鉴于此与,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针对初中与高中数学有效衔接开展论述。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初中数学、实践思考
        近年来高中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即便是初中就读于名校的学生进入高中之后的数学学习成绩与效果仍旧不是十分理想,甚至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望洋兴叹”,丧失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希望。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不畅现象,初高中教师应当明确教育需求、创新教学方式,进而弥补初高中教材中的不足,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感受和体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不良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随着我国新课改实施和推进,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不断提升,更加追求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数学生能够遵循教师培养方向,自觉主动开展初中数学学习。但是一旦学生步入高中数学学习,学习内容难度提升,学习广度、深度不断增加,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一部分学生则难以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学习情况不乐观现象。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应试压力较大,即便已经经历了中考,但是与高考压力相比仍旧较小。各地区高中教学标准较高,教师也为学生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旨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数[1]。然而教师关注重点基本上局限在学生的解题能力上,忽视了对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一部分学生按部就班完成教师教学内容,自身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基础知识水平不足,从小学开始数学成绩便不是十分理想,难以接受教师布置的高强度学习内容,恶性循环之下造成高中数学学习成绩持续下降。
        初中数学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学生还未经过分流与分类,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而高中数学学习则基本上是致力于高考,学生目的性、拔高性较为明显,造成高中数学学习“分水岭”现象较为明显。
        二、初三数学教学中渗透初、高中衔接实践分析
        (一)明确高中数学学习需求,建立正确学习思想意识
        学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首要需求是明确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建立完整的学习理念和方法、高中数学由五个必修模块,四个选修模块组成。必修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全面深刻掌握,而选修部分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应试需求选择。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高中数学在整体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高考分数占比数据等等,正确认识高中数学在整体学习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进而帮助学生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主动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例如,必修一中《集合》一课中包含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方程等多样化教学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初中已经掌握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降低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畏难心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构建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首先,应当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建立预习、复习等良好学习习惯。由于高中数学学习内容较多、知识量较大,单纯依靠教师课堂教学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在短短四十五分钟内也难以熟练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布置预习内容,约束学生课下时间。经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自身知识局限等,做到“带着问题听讲”.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有效提升听课效率,逐渐适应高中数学学习[2]。
        其次,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听讲、高效听讲。尤其是在教师讲解关键性知识内容、定义、定理的过程中,学生应强化记忆教师教学内容,通过知识内容的对比和整合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学习模式和方法,掌握数学知识中的客观规律。并且详细记录课堂笔记,便于课后总结和复习。
        (三)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升华数学学习专项技能
        在上文中已经明确数学学习进程中预习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学生也应当明确复习阶段的重要作用。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约束能力和自律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专注教师讲授内容。然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需要学生展开详细的总结和回顾,在课后学习中认真消化知识内容,将所学知识融入自身知识系统中,强化课堂学习效果。转变初中阶段教师“引导”学习情况,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必修2中《圆与方程》教学内容中,在求两圆焦点坐标时需要使用二元二次方程组,教师需要补充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而后在接下来教学内容中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考察项目较少,直到必修5《数列》一部分内容时才会再一次涉及到方程组解题.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解题形式,布置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衔接知识点的习题,在日常练习、阶段考试中延伸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拓展新知识。
        结束语:
        根据上文论述内容能够明确,初高中数学知识差异性较大,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影响也较为明显。一旦不能够有效处理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会直接导致高中阶段数学学习成绩下滑,甚至丧失数学学习积极性的现象。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健全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整合学生数学知识,明确初高中之间数学学习内容,做好知识储备与提升。进而早日实现初高中知识内容衔接,收获理想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评.初三数学教学中渗透初、高中衔接的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2019,16(23):143.
[2]王献瑞.浅析初高中数学的衔接[J].数学教学通讯,2017,(20):63,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