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无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造成的恶性事件,对社会、家庭和学校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创伤,成为危害青少年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八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高中生严重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的策略,弥补了目前国内高中阶段在此问题上的研究空白,希望此研究能对其它高中学校在处置相关问题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中生 严重心理问题 预防 干预 策略研究
一、从安全管理的视角,为什么要关注严重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
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三起突出的印象深刻的自杀未遂案例,第一起事件的当事人选择在洗手间割腕自杀,幸好被老师发现并及时送医救助。第二起事件的当事人在网上购买了木炭和封条选择在家里自杀,后被母亲发现。第三起事件的当事人约了“另外一个自己”准备在就医后跳楼自杀。万幸的是这三起事件都被及时的发现并予以制止,避免了恶性安全事件的发生。
这三起事件的共同点是,家长在事发前和事发后都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后经学校进一步沟通得知这三起事件的当事人分别在发生自杀未遂事件之前的2-4年间均已被确诊为(严重)抑郁症。其中第三起事件的当事人不但患有(严重)抑郁症还患有人格分裂症。这些学生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事故倾向理论认为,事故与人的个性有关,某些人由于具有某些个性特征,因而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心理学上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研究认为易出事者具有下列个性特征:如反抗、攻击、轻率、敌对、不守时间等。铁尔曼(W.A.Tillman)等通过调查得出易出事故者的精神面貌,指出易出事故者有明显的攻击性,有厌恶社交的倾向。也就是说某些人的心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比其它正常人更易发生安全问题。这些理论的研究成果虽然来源于工业生产,但在学校生活和学校管理中同样存在。以上三起事件的当事人也具有这样的人格特征。因此,在学校安全管理上,对这些更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特殊群体制定相关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并对其施加影响是必要的。
二、何谓严重心理问题,为什么要关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郭念锋[ 郭念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 、河北师大教育系教授。]在《心理咨询师(三级)》一书中对严重心理问题定义为: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心理冲突表现为时常形的、持续时间限在半年之内。临床上,社会功能破坏程度,也可以作为参考因素予以考虑,如果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后的一年之内,求助者在社会功能方面出现严重缺损,那么,应作为可疑神经症或其他精神障碍对待。
从心理学角度,学校内的严重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偏执,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等病程较短、社会功能没有受损、还具有自知力的心理问题学生。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家长或学生的刻意隐瞒,在医院已确诊的抑郁症、躁郁症、人格分裂症等病症的学生在学校不知情其真实确诊病情的前提下也被笔者列入学校严重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范畴。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些病理状态的学生应由专业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对其进行治疗,但在现实工作中,这部分学生在没有发生类似上述恶性未遂事件之前,家长极少有主动申请其离校治疗,这就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学校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不仅包括心理学一般意义上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还包括了部分病理状态的学生,学校被迫承担了专业医疗机构应承担的某些工作,这对于学校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实际工作中,经相关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描述,其在某些时刻有强烈的伤害他人和自伤、自殘、自杀的冲动,并难以控制。这些冲动一旦在现实中发生,可能会对学生本身或其它同学的生命及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危机生命,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三、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
《影响青少年心理状况的多因素模型》引自:费立鹏《青少年心理危机与生命教育》
从费立鹏(加拿大)建立的影响青少年心理状况的多因素模型中可以看出,影响青少年心理状况的因素很多,在这些因素里又有多种因子会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产生影响,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的错位,都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性影响,不同因素影响的叠加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那么,如何预防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一)家庭层面的预防
笔者通过工作实践,感受到家庭环境对高中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最大,一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背后基本上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和有问题的教养方式,多数问题家庭都有一个比较强势的母亲。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与其它学校心理教师求证、并且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都验证了此种判断的现实存在。
1.科学合理的家庭教养
父母要正确扮演自己的家庭角色,所谓父爱坚强如山,母爱温柔如水,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为需要的心理支撑。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和支持的程度,决定了孩子内心的宽度。父母能否对孩子表达爱,对孩子需要的敏感程度,决定了孩子内心的广度。父母要经常微笑地面对孩子,表扬和鼓励孩子,与孩子交流他们喜欢的事物,放低姿态陪伴他们成长。
2.问题家长的纠偏
家长要善于学习,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适当降低自己内心所谓的标准,降低对孩子的控制,给孩子一个适度宽松的成长空间。遇到关键事件时与孩子一起讨论,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并遵守,这些活动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最好的亲子活动。同时也要牢记,儿童良好的发展不仅需要关爱还需要适当的限制。
(二)学校层面的预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去睡觉以外的时间,学生在学校渡过的时间是最长的,很多心理问题虽然多来自于家庭,但很多表现却发生在学校,如何识别和帮助有严重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是预防恶性事件发生最好的屏蔽墙。
1.识别与发现
心理筛查、学生自述、同伴反馈、班主任观察是在校发现严重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严重心理问题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这部分学生是可以被识别和发现的。
2.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层面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不仅是心理教师的事,更是学校每一位教职工共同的责任。在学生需要心理支撑时,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必要心理知识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但要注意量力而行,在自身无法满足学生的咨询与辅导需求的时候,要向更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移交。对于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言,很多人已经处在于未经确认的病理状态之中,这个时候单靠心理咨询和辅导是无法让其康复的。同时,学校至少有一名经历过相关心理实战的教师,能够初步判断学生的问题是智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造成的。
能够向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如何处理孩子心理问题的基本指导,能够帮助家长联系心理咨询师、心理专家、精神科专家。
3.教师与班主任的教育与引导
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有别于普通学生,应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宽容,教师要理解他们的某些行为并非完全出自于主观故意,而是他自己所处的心理状态所导致的异常、甚至过激行为。
对于班主任而言,他们是学生最为信任的人,这个时候应给予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多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帮助其联系相应的心理医生,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学生的症状,必要时还要做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正确的看待学生的病情,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有些家长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手无足措,学生在校外就医期间,班主任要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联系,给予学生必要的安慰和鼓励,给家长必要的指导和心理支持。
(三)学生层面的预防
1.学生增强自我意识
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保证青少年有相互交流的机会,让青少年意识到遇到压力时人们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是正常事件。
学生对于自我行为和心理的正确意识是预防严重心理问题可能产生恶性事件的关键。指导学生学会了解自我心理状态,认识影响自我心理状态的因素,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与控制行为,学会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应寻求帮助。
2.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严重心理问题治疗的必要环节,从心理学上讲,倾诉是排除内心积郁最有效的手段。与值得信任的人倾吐内心积郁,自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也是自我调节的有效手段,多参与运动、与同伴一起互动也能起到有效的自我调节。
(四)建立家校联动机制
对于已识别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咨询人员要及时介入,跟踪学生动态、进一步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向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汇报。
班主任将该生基本情况与任课教师交流,请任课教师协助留意观察该生的日常表现,并适时的给予关爱和引导。同时,安排与该生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留意其日常表现,并随时向班主任汇报。
班主任还应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邀请家长到校与学校领导、心理咨询人员、班主任一起面谈,面谈前学校应准备好该生基本情况的告之书,面谈后请家长签字确认。
建立有效的家校联系机制,信息共享,时时监控,确保孩子的人身和生命安全。对于评估可能达到病理状态的学生,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治疗。
四、对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干预策略
(一)恶性事件发生前及时捕捉异常苗头
学生因严重心理问题造成的恶性事件,基本不会忽然间的偶发,在发生之前,经常伴有各种更样的异常表现,如以前有过自杀未遂,最近说过要自杀;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向人说过如果自己走了,不要想念他(她);抓伤或划伤身体,或者其它自伤行为;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其它损失(如父母离异);性格改变、反常举动、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新近从事高危险性活动;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身体症状出现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或胃疼、月经不规律等并无动于衷;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出现以上表现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恶性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紧急处置
对于严重心理问题可能带来的恶性事件,学校必须制定专门的预案,并且让全体教职工都清楚在恶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如何进行紧急处置。
1.正在实施恶性事件,暂未造成恶性后果时的紧急处置
现场发现人员必须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尽其所能的托延其实施恶性事件的时间,做适度的沟通,倾听当事人的感受,暂时不要给予劝告,尽力想象自己处在他(她)的位置时是如何感受的。对当事人说实话,如果他(她)的话或行为吓着你了,直接告诉他(她),如果你感到担忧或不知道该做什么,也直接向他(她)说,不要假装没事或假装愉快。谈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如每个人都会偶尔感觉悲伤、受到伤害或绝望,我也会有这样的感受,让他(她)知道并不是只有他(她)才有这样的感觉。总之,在场人员所做的主要工作是稳定当事人的情绪,为进一步的增援和救助争取时间,适时择机尽其所能的想办法中断其正在实施的恶性事件,但要注间量力而为。
2.已实施恶性事件,如何进行紧急处置
现场人员第一时间拨打110、120,上报学校领导和校医到达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和自身能力选择是否实施现场救治。学校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110、120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候,要保障其通道畅通,学校安排专人陪同去医院救治。
(三)恶性事件发生后的善后处理
封锁现场,待公安机关到现场勘查,第一时间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做好现场疏散,排查是否有人拍照,明确相关信息学校会统一安排对外公布,控制舆情避免恶情事件继续发酵和带来的次生灾害。对现场及全校师生进行心理排查,做好登记,对心理冲击比较大的人员联系其监护人或亲友将其接回,尽快安排心理辅导人员对直接接触者和心理冲击比较大的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在最短的时候内由校长向全校通报相关情况,尽最大努力减少因恶情事件对学校人员及学校工作的冲击。同时,策划相关活动,让师生尽快渡过心理阴影期。安排专人与家长一起处理后续工作。
五、结论
从安全管理的视角正视高中生目前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是化解危机的必要手段。
严重心理问题预防首先是思想上的高度重视,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承认它的存在并且愿意直面问题。多数严重心理问题的根源在家庭,家教方式、亲子关系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严重心理问题预防的前提是识别,教师、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会帮助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心理难关。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调节是自救的关键。建立畅通的家校联动机制是帮助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当严重心理问题达到病理状态时,校外就医是必须的选择。
严重心理问题干预策略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环环相扣,掌握事前发现,事中干预和事后处理能让学校在面对类似问题时从容不迫。
尊重生命,生命至上。以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正确看待校园内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妥善预防和干预相关事件,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育,才能构建真正的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5.7
[2]费立鹏(加拿大).青少年心理危机与生命教育[D].2005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2005.12.22.
[3]季建林.赵静波.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谢四元.危机干预中预警的有效性分析[J].教育心理, 2013(1):194.
[5]吴虹,邓剑雄,高雪等.深圳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相关现状调查[D].中国公共卫生,2015.[6]周琳,林威,王月云等.深圳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8(5):5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