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科学奥秘,培养专注品质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期   作者:支春宝
[导读] 立足班级当前的需要,发现存在的问题,探寻班级文化的发展方向

         摘要:立足班级当前的需要,发现存在的问题,探寻班级文化的发展方向,将“探究科学奥秘,培养专注品质”作为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科学、童趣、开放作为我们的班级文化创建的基本原则。通过空间布局和活动开展两个板块,整合各项资源,营造班级文化整体氛围。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班级文化的创设在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助推亲自然园本课程建设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科学;品质;班级文化
         一、立足班级需要,寻找文化方向
         1.立足班级经验
         从小班的“科学造物节”到中班“实验大爆炸”,本班孩子一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并随着幼儿的能力不断提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2.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小班的亲子互动到中班的集体实验,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活动不够系统,并且活动主要由教师主导,因此孩子们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如何借助班级微文化的建设促进大班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将“探究科学奥秘,培养专注品质”作为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
         3.班级文化的基本要求
         (1)科学
         科学性是探究类活动的首要目标,具体指向内容的全面性,比如在区域角的创设过程中,我们的科探区有着合理的区域划分,包括生命科学(标本制作区、生物观察区)、物理科学(探索屋、水世界、黑房子)、宇宙探索等不同主题,完整的知识结构所建设的科探区带给幼儿全面的体验。同时,根据小、中、大不同的年龄特点,提供有层次性和多样的材料,并随着年龄段不断更新。
         (2)童趣
         童趣则体现在活动材料呈现方式的适宜性和趣味性,幼儿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常常会提出各种问题,我们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具体形象,幼儿可观察、可体验到的,能理解、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动植物、自然材料等等。而许多略显抽象的实验现象则通过浅显有趣的操作让幼儿爱上科学。
         (3)开放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让幼儿可以从各种途径了解到本来无法了解的事物,同时适应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活动材料也遵循多元开放的原则,提供3D打印笔、蚂蚁工坊等新型材料,了解先进技术,激发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高结构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的奥秘,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整合各项资源,营造整体氛围
         (一)空间合理,保障幼儿探究的专注力
         班级的教室环境以蓝白色为主色调,蓝色代表沉思、独立和平静,同时用宇航员、星球等造型搭配出满满的太空风,墙面以浩瀚的星空为背景,悬挂太阳系九大行星,与“宇宙之星”区域场景相呼应。倾斜的矮墙设置的围栏,外形酷似宇宙飞船,仿佛置身太空之中。区域墙面张贴幼儿制作发明、实验步骤、游戏玩法、游戏约定,为幼儿学习展示提供隐形支持和展示的平台。深蓝色区域挂牌,与环境的主色彩相呼应,并装饰幼儿自制的科学器材的图案帮便于幼儿理解区域内容。科学类区角安装了奇妙的齿轮、有趣的滑坡、好玩的哈哈镜等科学设备,充分利用每一个角落为幼儿的探索提供素材,努力打造出一个幼儿愿意主动探索、积极操作的环境氛围,保障幼儿探究的专注力。
         (二)丰富多元,注重幼儿发展的完整性
         自然科学探究活动的活动内容是基于生活,从幼儿的兴趣与问题出发,同时注重整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包括智慧探究、科学体验、节日创想三大板块,依托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并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组织实施,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索、体验、发现,获得情感、能力和知识的发展。目前开展的内容包括:智慧探究活动——花、树、虫、果、水五大主题活动系列;科学体验活动——虫虫帐篷节、冬日冰之旅;节日创想活动——科学探究活动首届造物节、科幻画比赛。
         三、开展丰富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一)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活动时间,我们的班级微文化采用一个班持续探究2~3周的方式替代一周一次、各班轮流的常规做法,这对保护孩子的科学探究热情和兴趣非常重要。笔者惊喜地发现,幼儿从简单地摆动多米诺骨牌到搭建多层高楼,再到根据说明书,组合出复杂的机关,需要持续的游戏时间,儿童脑科学的相关研究证明,儿童对规律的发现或对概念的探究获得,必然是在有一定时间保证的连续探究之后才能够出现的。因此,科探坊的活动重点保证儿童所经历的探究时间和过程。具有持续性、开放性、整合性等特点,教师以参与、引导、帮助、鼓励、支持的方式与幼儿共同进行操作研究,调动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努力为孩子创设探究的开放环境,使得我们的孩子对科学探究有着极大兴趣,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
         (二)助推亲自然园本课程建设
         伴随着“亲自然”课程中花、虫、树等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课程内容与科学探究活动不断地碰撞出火花,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整合各个领域,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积累经验。以大班《虫虫探险家》主题活动为例,幼儿基于科学探究活动中标本的观察和面临昆虫死亡遗憾场景,孩子们萌发了想要制作昆虫标本的想法,而随着活动的进行,幼儿开始更加关注角落里不动的小虫子,小心翼翼地捡起来,并逐渐延伸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更多的自然材料,比如贝壳、树枝、鲜花等等,则有了蜜蜂采蜜标本的美好画面。
参考文献
[1]张玉春. 幼儿园班级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5(1).
[2]朱红星. 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8):148-148.
[3]韩丽娟. 关于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及探索[J]. 时代教育, 2017(20):213-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