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期   作者:康玉琨
[导读] 高中生要想写出出色的议论文
         摘要:高中生要想写出出色的议论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就是要有意识地积累并运用素材,让“源头活水”与思维一样活跃。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高中议论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关键词:议论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一、关于素材的积累
         1、教师是“素材之源”
         教育所做的工作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只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诗意的栖居,语文课堂才有了真正的诗意;只有自己拥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杯水;只有自己不断汲取知识营养,才能成为学生不竭的“素材之源”。
         实践证明,学生素材积累的途径之一就是老师和课堂。一个老师若忙得连读书和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就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枯竭。因此,语文老师首先要静下心来,用心读书,并把积累的素材通过课堂源源不断地传输给学生,以春风般的情怀拥抱课堂,以饱满的激情不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2、教材是“素材之母”
         高中的语文教材,多为典范之作,内容尤其丰富,背诵的篇目也多,其中不乏精彩语段。学生应当以教材为写作素材之根本,有意识地将课文中的素材与考场作文的要求结合起来,加以归纳整理与巧妙运用。如此,课本素材就将成为作文素材的活水源头,生生不息地滋润学生的写作,成为其写作的沃土。
         例如:有个学生在《谈开拓》一文中写道:所谓开拓,就是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创出一个生机盎然的人间天堂,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道,闯出前人想不到的路。恰如鲁迅先生所言:“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显然,这个学生能学以致用,并且有了自己的思考。
         3、阅读是“素材之海”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萨特说:“阅读是自由的梦。” 不读书的人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人同时生活在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广泛阅读得来的素材是新颖的、独特的,在考场中往往能够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给其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评卷老师的赋分。
         当然,学生在如海绵吸水般阅读古今中外名篇佳作的时候,应尽可能避免阅读的功利心,以期在“无用”之中得到语文素养之“大用”。
         其实,不光议论文的引证、例证需要大量积累素材以作论据,记叙文、散文也需要素材的积累、恰当的引用,以给文章锦上添花。
         例如: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先生近期发表了他的长篇散文《德化一中:我生命的转折点》。他在深情的回忆中自然流露出对德化一中的感恩与惭愧之情。文章最后以普希金的名言作结:“过去了的一切,变成了亲切的怀念。”这样的结尾无疑是点睛之笔,既强化了主题,又让读者在感叹中过目不忘。


         二、关于素材的运用
         1、引证力求准确、恰当
         议论文“无理不成文,成文即有理”,引用人们熟悉、公认的诗文名句、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作为理论论据,能有效地帮助论证提升理论高度,给读者以理性的启迪和感悟。
         引用的事理与论点要有内在联系,对引语一般要做必要的阐述、说明。应力戒断章取义,更不能曲解原意。比如,有人引用杜牧《山行》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表现悲秋之情,其实恰恰相反。“坐”是“因为”的意思,诗句描述的意境是,车子停下来,不再神往远在白云深处的隐逸之所,因为诗人突然发现身边的霜打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美艳。
         理论论据的引用主要有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两种。当记忆不清,但又需要引用时,可以采取间接引用法。即不用原文,不加引号,而采用大意概述,比如“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古人有言”之类。
         2、例证力求典型、新颖
         一致性、典型性、新颖性是例证的基本要求。一致性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要与论点一致,要与论点相统一;典型性就是材料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新颖性就是采用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或者虽然发生在过去,却较少被人引用的材料;或者将为人熟知的事例换一个角度来用。
         比如我校高三尖子生尤韦捷在《心怀天下,慎终如始》一文中写道:“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沉下心来,如钟杨一般跋涉在高原十数年,绽放成最美的藏地花朵;如林俊德将军一般扎根马兰几十载,始终如一地将血与汗洒入莽莽黄沙,甚至在人生即将结束之时,仍在竭力冲刺;如南仁东一般踏破铁鞋,亲自勘探大小山川,坚守岗位,以慎始以慎终。正是这样的谨慎认真还有坚持,才有了他们人生意义的实现,才有了‘我有国士,举世无双’的中国之骄傲。”这样的例证就很有说服力。
         议论文的例证要运用概述式,即围绕观点,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简明扼要,因为其作用在于证明、支撑观点。
         议论文要写得深刻,不能满足于举例,不能停留于浅层表象,要善于运用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等作例后分析,从而透视本质,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善用对比,增加深度与广度
         高中课本中运用对比写法的文章俯拾皆是,尤其是古文名篇。比如贾谊的《过秦论》,采用秦取得天下前后的对比,得出“秦亡不是国家变小变弱”的结论;采用陈涉与“九国之师”作对比,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都显得雄辩而有力。
         高中生写议论文,善用对比,将会使主题的深度与内容的广度、结构的“美度”有很大的提升。尤韦捷在《心怀天下,慎终如始》一文中一样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举出了反面的例子:李嘉诚的一句话“我只是个商人,不要用空洞的道德来衡量我”,遭官媒与一众网友一同唾弃;“龙芯”团队以假芯片骗取科研经费,之后更是有人锒铛入狱;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红拂绿珠皆成梦。文章正反对举,方向自明:只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才有可能绽放出绚丽的人生之花。
作者简介:康玉琨,男,60后,1984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现为福建省永春一中高中语文高级教师、校刊《梅峰报》副主编,福建省作协会员、泉州市作协理事。已在《语文教学之友》《语文知识》《现代语文》《语文世界》《语文教学研究》《当代教育》《中学课程辅导》等刊物发表各类论文20多篇,在《每周文摘》《中国校园文学》《微型小说选刊》《新青年》《年轻人·魅力校园》《中华校园》《中华文学》《中华传奇》《中华武术》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稿件200多篇。曾在全国及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其诗文入选多种选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