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本文拟从背景、特点、教学实践、反思四大方面阐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通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核心素养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未来社会対劳动者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及判断,这必然要求劳动者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在学校阶段就要掌握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这种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应运而生。本文拟结合学生实际,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是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背景
台湾教育界经常讲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这本质上就是要求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大千世界,知识浩如烟海,一个学生在学校不可能把人类社会的知识全部学完,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课程知识外,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为此,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中倡导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顺应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基础、最重要的方式。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先搞好“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有可能。按照建构主义观点,学习本身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应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处理新信息,构建和完善新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道德体系的过程。任何包办代替的学习方式都不可能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只有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学习,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利用各种有效的学习资源,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高效达成三维目标。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深化阶段。每个学生通过单个的“自主学习”,都不可能独立解决所有问题。这就需要与同伴合作、互助,通过相互交流、启发、研讨,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高难的棘手问题。“探究学习”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更高阶段,它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一些有价值的新问题。本质上讲,“探究学习”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当然,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我们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成一个基本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学习可以凸显学生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探究学习更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三者互为一体,共同推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既是新课程背景下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更是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三位一体”的重要学习方式,不能割裂。同时,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教与学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值得教师在课堂上大力践行。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的运用
1.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想让历史课堂高效,我认为必须首先搞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从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学习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历史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课前预习和课中阅读。课前预习不到位,历史课堂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为实现学生的“有效预习”,我设计了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在课前开展“自主学习”。例如,教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时,我们设计了如下3个内容的预习提纲:1.化石的含义及作用(凸显教学重点)。2.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3.中国早期人类代表汇总表(表格法):(远古人类、距今时间、生活地点、体质特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社会组织等)。
通过预习提纲第1内容的预习,学生弄清了“西方的上帝造人、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人类起源神话传说的错误,树立起“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科学唯物史观。通过预习提纲第2内容的预习,学生大脑中初步形成了中国古人类分布的空间方位。通过预习提纲第3内容的预习,不仅让学生对中国早期人类代表的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本课的知识框架有一个基本建构,还让学生初步学会表格法在历史学科的巧妙运用,为之后的合作探究学习储备了必备的学科知识基础。
2.引导学生依托教学情境及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这课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两个重要观点。为凸显本课的两个教学重点,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1.想象一下,北京人是怎么取得天然火的?火的使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何重大意义?
2.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
围绕以上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们畅所欲言,纷纷以史实为支撑论证本组成员的观点。观点越辨越明,学生的思维火花经过激烈的碰撞,形成智慧结晶,大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不仅使人们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还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使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就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为适应恶劣环境,不断地进化,所以我们说是“劳动创造了人”。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在新课程背景下,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非常契合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值得教师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肖川 北京师范大学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