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群文阅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期   作者:   梁群
[导读]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最坚定的文化自信力。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重要载体,古诗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针对当前古诗文教学现状,探究“古诗文群文阅读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策略,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文化自信中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 群文阅读 整合建构 思维导图  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最坚定的文化自信力。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古诗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重要载体,古诗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说到古诗文教学的必要性,当代著名教育家韩军老师曾经在他的《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文中说:“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群星璀璨,如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等。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却顿失光彩。”
         韩军老师认为,20世纪上半叶的大师们,之所以具有深厚、扎实的语言根基,源于少年时期形成一种以文言本位的“语感”,而到了20世纪中叶,中小学阶段教材取消文言文,使得孩童在语言“敏感期”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言教育,导致之后能堪称“白话大师”的寥寥无几。
         由此可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语言“敏感期”阶段,更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一名“传道受业解惑”的语文教师,进行系统、深入的古诗文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打好语言的根基,还能滋养学生性情,化育灵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2016年起,部编本语文教材开始投入使用。从教材看,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初中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古诗文148篇:其中六年级24篇,其中包括古诗20篇,古文4篇;七年级38篇,其中包括古诗25篇,古文13篇;八年级48篇,其中包括古诗31篇,古文17篇;九年级38篇,其中包括古诗28篇,古文10篇。初中古诗文占比50%以上,体现了部教育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但是,传统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却积弊已久:
         首先,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学任务繁重,教师通常重言轻文,把大量精力放在疏通字词和训练中,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与浸润涉及较少。不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既固化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路,也消耗着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传统的初中古诗文课堂偏重零散的单篇教学,教师对于古诗文发展历程缺少系统整合,对于历代名家的文化精神未触及核心。初中学生对古诗文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在前面散见的篇目学习之后也急需进行系统的专题整合,构建古诗文资源库,获得传统文化的滋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传统的古诗文课堂教学现状让人担忧,她的美好未来也让人期待。古诗文课堂教学该何去何从?
         群文阅读无疑是针对古诗文教学痼疾的对症良药。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打破单篇阅读课堂传统,由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通过阅读和集体建构,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可以结合教学实际,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合,进行组文阅读:
一、纵向整合建构知识网络图,用思维导图梳理古代文学发展史。
         思维导图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图像思维工具,它可以开启学生记忆、阅读、思维的无限潜能。
         古代诗文时代跨度广,从先秦到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知识重点,不但能有效地将教材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相互关联,又能让学生在互动有趣的课堂中构建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张思维导图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故事,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在让学生制作完善思维导图时,一定要本着开放性原则,才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制作思维导图还要有后续的分享交流环节,学生能把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讲述出来,既能变抽象思考为形象的语言,锻炼语言转化能力,又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用同伴激励同伴,点燃学生制作的热情和思考的火种,进行下一步的补充、细化和完善。
         如果说纵向制作思维导图只是古诗文群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的展现,那么横向的多样组文则是古诗文群文阅读温度与厚度的文化渗透。
二、横向以 “主题”“作者”等为基础进行组文。
         横向梳理并整合初中古诗文篇目,可以让学生读其文,识其人,感其神,深入体会作品中“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提升文化自信,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王君老师的群文教学设计《在孙权的朋友圈学习有效沟通》,立足课内的《孙权劝学》,带领学生走进《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与孙权相关的历史故事中,让孙权的形象更丰满生动。同时,通过多向阅读相关群文,让学生学会优秀人物的正确的沟通是不“打”不“逃”。由此可见,选择同质的古诗文学习,最终落脚在传统文化渗透。王君老师正是在阅读大量文言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沟通技巧的需要,有机整合、提炼、升华,选择议题。由此可见,单文、群文、整本书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是可以一脉相通、相互映照的。
         课内、课外同质古诗文相结合,将古诗文“单篇-群文-整本”阅读相结合,可以为学生古诗文群文阅读提供资源库,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和洗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当然,古诗文群文阅读组文方式因人而异,因文而异,需要教师的精心提炼与整合。以主题、作者等为基础进行组文,能使学生对同一题材的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接受更为宏观的情怀熏陶。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她陶冶了中华儿女,塑造了民族品格。古诗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精髓,只有将古诗文群文阅读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文化自信中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杨雅婷《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一一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 喀什大学 2019
[2]韩军《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J] 内蒙古教育 2014年23期              
[3]彭海燕《思维导图在古代文学教学的应用》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2020
[4]陆语淳《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9
[5]王君《在孙权的朋友圈学习有效沟通》[M]更美语文课 长江出版传媒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