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有效教学。这样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的内涵和形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线上线上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优势,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深入学习,能够更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进行统一。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 应用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技能高考的重要科目,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拥有实施积极灵活运用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能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线上教学模式能够丰富课堂活动,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运用线下教学模式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通过线上线下的共同促进,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向提升。
一、构建网络线上教学资源平台
资源共享是网络教学的特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或者教师依托网络构建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如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创建校园APP,学生可以通过APP进行课前签到,课外辅导,疑难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可以运用这样的APP组织学生之间展开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进行改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冯·诺伊曼原理”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运用网络教学为学生整合资源,首先运用PPT为学生展示了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经典框图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冯·诺伊曼原理,用以生动形象的阐释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和存储程序和工作原理,随后为学生布置了相关课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对比,从而深刻体验冯·诺依曼原理的工作原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之前拥有理论认识,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良好的课程线下教学
课中线下教学即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中的传统课堂教学。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为主,在课堂上教室里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方式始终是学生处在被动地位,在刻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深入了解理论知识。因此,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不断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线上线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线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内容对应学生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例如在学习“C语言分类”相关知识点过程中,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构架,而思维导图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也更加符合线上教学的特征,还能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知识,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三、利用线上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反思
反思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反思,深入研究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反思,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优化自身的学习方法,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下,更有效的促进自身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和学生能够形成统一战线,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高效的学习和复习,更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发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相应知识点和学习技巧,供学生浏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参考,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平台,总结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掌握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收集,对于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和专题讲解,让学生有效掌握。针对一些学生存在的差异性问题,教师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辅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方式,延伸了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更好的掌握相应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考试过程中不仅取得好的成绩,更能获得相应技能的提升,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上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256.
[2]季凌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2):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