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汤霞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期   作者:汤霞
[导读] 体验是生命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生命教育的效果。
         摘  要:体验是生命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生命教育的效果。本文结合生命教育课程的体验,对生命教育活动的体验式教学做了些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生命教育  体验式教学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最早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教导个体了解、实践和体会 “爱惜自己、尊重他人” 的一种价值性活动。
   2 生命教育的体验式教学
   2.1 活跃氛围,促进团结
         暖身游戏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加团体的凝聚力,活跃团体氛围。
         第一次来给同学们讲到生命教育课,有的同学充满着不解与好奇还有局促与陌生。课上的第一个体验活动“找的就是你”便首先打破了我和同学们彼此之间的陌生感。
         课上,我首先带领大家制作一张问题表格,每位同学需要找到教室中不同的同学分别回答这张表格中的问题。在收集答案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和本来互不相识的同学彼此有了初次的交集。完成答案的填写之后,我便请各位同学分享自己搜集的答案中一些或是不同寻常、别出心裁的,或是兴趣相投引起共鸣的点。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的整个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彼此间的友谊似乎也在悄然建立。
   2.2 认识自我、接纳他人
         汪丽华认为生命教育要促进生命的美好,促进个体生命在身、心、灵各个层面都趋于美好并进而实现全人生命的美好。我们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
         在生命教育的教学体验中进行着自我教育自我认识,有利于学生的良好自我意识的形成。
         在一次生命教育课上, 我给每位同学一个橘子。首先让学生们观察这个橘子,然后在找出其存在的几个特点。有一个同学的橘子 “万绿丛中两点黄”,它整体呈绿色,而绿色中只有两处圆圆的地方呈黄色,而在橘子的一侧,有一道依稀可见的疤痕。接着我就让小组中的同学们在打乱后的橘子中,找到自己的那一个。这个小同学也是一眼就找到了我的那一个橘子。
   这个时候我在总结时讲到,每个橘子都有本身的特点,人正像橘子一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缺点也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因为它是缺点就消极看待,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在接纳中不断成长。


         听到这番话,同学们也不禁连连点头,深深被我的这番话所折服。新奇的活动方式加之别出心裁的观点认识。将知识的传授与有趣的活动巧妙相融,给我们的同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程体验。
         体验还在继续,每个小组需要用橘子来设计一个造型。我就让同学们和他们的组员经过探索与沟通,碰撞出来了一个麻将中的“八筒”。首先,这个造型满足了我们对于橘子保留完整性的要求;其次,预示着我们组每个人做人做事都会像这放大的麻将块一样方方正正。设计虽然简单,但寓意却别出心裁。用每个人手中的橘子展开一场奇妙有趣的想象力之旅,身在其中,乐此不疲。
   2.3 释放压力,愉悦心情
         压力指紧张的内部心理状态。同学们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烦恼,或是关于课业压力,或是学生工作,或是人际交往。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忙碌繁杂、不尽人意的生活时,生命教育课就像位于纷繁尘世中的一个神秘的世外桃源。每每来到生命教育课,自己的所有压力、不快都逐渐退出记忆,在这里,真切地和周围的朋友们感受美好、相信美好、创造美好。
         “桃花朵朵开”便是同学们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了。活动中,我们一次次欢乐地彼此相拥真的算是冬日里最温暖的事了。“戴高帽”活动,我们真诚夸赞每位同学的优点,也会快乐满足地接受来自其他同学的“优点轰炸”。
         同学们渴望与同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渴望被肯定被表扬被鼓励,生命教育的体验活动恰好能满足学生间人际交往的需要。
   3 结语
         时间的脚步从未停止,一学期的生命教育课程也接近尾声。回顾一学期以来的每节课程,那些有趣的、新奇的、感动的画面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浮现。生命教育课告诉同学们,陌生朋友间的破冰之旅并不是尴尬紧张的,它可以很轻松、很愉快;生命教育课对我说,在我们简单的生活中也蕴藏了一些智慧与道理,想要发现它们则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生活、感受生活并热爱生活;生命教育课教会我认识自我、接纳他人,释放压力,愉悦心情。
         如果说能用一个词来描述生命教育课,我会选择“温暖”这个词。原本陌生的一个个生命体,因为课程的体验彼此连结,相遇、相识,一同感受生命,体验生命,整个过程欢乐充实而不乏温暖,感谢生命教育课让我体验到生命的多彩与美好。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2] 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
   [3] 郝芙含,钱淼华.试论大学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J].读与写,20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