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应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美术是高中阶段主要科目之一,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高中美术课堂上,通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加突出,保证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魅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策略探究
当前高中美术课堂上,老师要都和学生互动交流,通过美术教学实现对学生的熏陶,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同时,老师要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体验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创造美。高中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为本,营造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选择形式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多元化教学策略能够满足高中美术的教学需求,老师要积极探索,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1]。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美术课堂上,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际应用。
一、转换师生角色,提升学生兴趣
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中美术教学中,老师要创新教学理念,转换师生角色,把翻转课堂模式引进教学中来,让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变得更加突出。老师也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把课堂打造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同时,老师也要多和学生交流互动,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转变教学思路,把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有三幅图,要求学生探讨图片的寓意以及其表现手法。学习人物画的时候,课堂上老师不要直接进行讲解,首先与学生互动交流,提出问题:“这幅画中的人物有什么特征,他的衣服有何特点?体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绘画风格?”这样,实现了老师良好的自我定位,更好地掌握教学方向,学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多元化,拓宽学生视野
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高中美术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作品,蕴含大量的人文知识,因此,高中美术课堂上,老师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从美术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的绘画风格和用到的技术,还要让学生感受富含在作品中的深厚情感和文化知识,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其他科目如语文、历史等,丰富教学内容,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其他方面地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
例如,学习“书为心两—中国书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这节知识主要从笔法、节体、章法、墨法四个方面对书法进行鉴赏,教材中展示了很多时期的书法作品,内容丰富。学生对书法的了解很少,教学过程中中,如果老师直接进行讲解,那么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有限。因此,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老师可以实现美术教学与语文知识的有机结合,在课堂上讲述几位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以及其故事等,吸引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同时老师也可以在网上下载王羲之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鉴赏。通过这种方法,老师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拓宽学生视野,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升教学效率。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美术科目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高中美术课堂上,想要提升教学效果,老师就要把美术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美术的存在。民间美术也是整个美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对于高中美术教学来说,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生活,去学习、调查、总结,体会美术的存在,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学习中国民间美术时,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发展的印象,老师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进社会,调查本地区民间美术的类型,学生在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不但能够了解到本地区民间美术的类型,还能知道其历史发展过程,经历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分支等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知道美术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白美术知识是无处不在的,增强了研究美术的欲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作为主要的艺术形式,美术是人们情感的寄托,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当前,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高中美术课堂上,老师要以学生为本,根据教材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爱上美术,感受到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蔚.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19,(52):264-265.
[2]高金楠.高中美术教学多元化策略的分析研究[J].文渊(小学版),201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