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然而这一环节却常常被忽略,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利于构建今后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本文,笔者将从结合生活情景出发,联系课内知识,来讨论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的概念教学,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物理概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益。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索
引言:物理学科是在八年级才加入学生的学习生涯。这是一门自然学科,有许多知识和日常生活具有联系,故而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具一定的兴趣,这就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但是在不断学习之后,物理知识点将会变得抽象。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开始前通过“兴趣”这一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刻体会到想要学好物理概念,选择教学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引入概念的实例选择
概念是学生接触一个知识体系的最主要环节,有些教师在上课时一笔带过又或者只是将所教的知识从表面上进行剖析,导致学生对其的印象并不深刻,做题时总是出错。
那么,教师所要做的便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理解概念,主动的提出自己的问题, 发现并不完善之处。例如,在进行运动与静止这一章的教学时,学生对于“参照物”的概念最主要的判断便是分清题目中所给的物体哪一个是参照物。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GIF动图“一艘轮船在水面上行驶”。并向同学们发问:“同学们,你们所看到的船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那么有些学生可能会说,船是运动的,另一些学生则会说是静止的。那么这时教师可以说:“你们说的都没错,但是你们一定要注意前提,当参照物是岸边的树木时,则船是运动的,参照物是船上的人时,则船是静止的。”学生找到自己的错误,将会提起兴趣,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形成概念的实例选择
在经过有趣生动的概念引入后,只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知识的掌握仍不够全面。那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选择一些较为易理解的例子,从而帮助学生抓住主要特征和基本属性,从而掌握概念。
例如,在讲授“密度”这一概念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质量和体积的概念,而密度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形成概念。实验一:分别取两个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但体积截然不同;实验二:取两块体积不同的铁块,通过测量他们之间的质量,探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实验三:取实验二相同体积的木块,测量出他们的质量,思考与实验二的联系。教师也可以更换不同的例子,但其本质并无差别,通过以上的实验,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的质量不同,同意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的值是相同的。
那么到最后,学生理解密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就水到渠成了。
三、运用概念的实例选择
在学生已经建立起概念的知识体系后,教师所要做的便是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如何运用便是学生今后解题的关键,故而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联系事迹运用概念,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完“密度的知识后”,学生很容易就套用了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学生容易用纯数学的思维去解题,这就跳进了题目所设的“坑”——简单的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针对这种错误的认知,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引入例子,让学生更加通俗的理解。我们可以举出最常见的脑经急转弯“一公斤的铁和一公斤的棉花那个更重?”有些人之所以答错,认为铁比棉花重,是因为形成了刻板影响,从而忽略了前面那个质量的条件。那么人们这种先入为主的影响,认为提一定比棉花重。其实就是对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的理解,即密度与质量和体积都无关。
四、优化概念的实例选择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在一个熟悉环境下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那么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入生活情景进行教学也是源于此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他们加强理解。
在初中阶段,学生还处于一个刚开始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一个阶段,到了高中,物理对于部分人来说,难度陡然加大,那么教师应该利用好学生初中的时间,打好基础,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物理兴趣。在课堂上,不必太过拘谨,前文也说过,物理学科是一门和生活十分接近的学科,教师只要利用好教材的引入,对于学生更加能够事半功倍。甚至我认为在课堂上那同学进行举例也是无伤大雅的,能够活跃起课堂的氛围,但教师一定要把控好时间,在进行各种概念的学习之后,也应该配合适当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学好物理这门学科,一定不能忽视概念的学习,而教师如何进行概念的教学也是重中之重,因为好的概念导入将会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该客观的结合生活实例或是生动的实验教学以及语言方式,配合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深度学习。教师更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举例,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在不同阶段要配合上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实例才能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郭怀中.中学物理教学论[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樊国宏.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