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教师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操作力以及分析能力。在本文中,化学教师主要从多媒体、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三种方式进行简要介绍,旨在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做题质量方面,将原先的“做”实验,转变成“讲”实验,将“探究”实验转变成“记忆”实验,从而导致整体的实验教学效果差。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初中化学教师应注重立足长远的角度,树立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观念,并在此过程中,创设体现学生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多媒体教学,展示实验步骤,增强操作规范性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步骤较为关键。有时学生错过一个关键性的步骤,极易导致整个化学实验的失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也常常因为座位相对较远,不能观察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现象。以上种种,皆对整体的实验教学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更为直接地掌握相应的实验步骤,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在“过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具体的实验步骤,真正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并掌握具体实验步骤的原因,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开展多媒体教学。第一点,展示操作部分。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多媒体的实验步骤:第一点,“一贴”,即湿润滤纸,并紧贴漏斗内壁。第二点,“二低”,即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第三点,在倾倒溶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侧长的管口紧靠烧杯壁。与此同时,教师展示具体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结合多媒体,分析各个步骤的原因。在整个视频讲解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滤纸紧贴漏斗?”小飞说:“可以提高过滤速度,而且还能避免液体不能在漏斗与滤纸之间流下。”在大部分学生掌握原理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真正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操作步骤,并在此过程中更为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
二、自主实验法,分析化学现象,体验探究趣味性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实验的空间。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设置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情境,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真正让学生在独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实验的趣味,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燃烧的条件”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为高效地掌握燃烧的条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如下的实验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现象如下:教师将手绢放入酒精溶液中,让学猜测手绢是否会燃烧。学生的注意力被迅速吸引,有的学生认为手绢可以燃烧,有的学生认为手绢不可以燃烧。在实验的展示的过程中,手绢没有被点燃。大部分学生产生困惑。为此,教师将准备好的酒精与水的混合溶液,发放给学生,并他们独立探究实验。在实验进行前,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从燃烧条件入手,探究手绢不能燃烧的原因!”在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小卓说:“酒精的着火点较低。它会先燃烧。但是由于混合溶液中含有水分。水分在蒸发的过程中,吸收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从而让手绢达不到着火点,因而手绢不能被点燃。”教师运用实验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运用燃烧知识,分析现象,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实验探究的趣味性。
三、小组合作法,构建交流平台,提升思维联系力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诠释实验现象,提升学生的思维的联系性,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他们 思维更具有方向性。
例如,在讲授“制取二氧化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实验现象:一位学生向密闭的容器中,注入无色无味的气体,之后再次注入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实验中,出现浑浊物。这位学生再次向容器中注入无色无味的液体,容器中的浑浊物减少,出现少量气泡。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从二氧化碳的角度,逆向思考此部分内容。通过运用这种形式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更为全面地思考和运用化学知识,增强他们思维的联系能力。
总而言之,实验是打开化学的重要窗口。教师应重视日常的实验教学,并从学生实际、教学状况以及教学能力三点出发,探究属于教师的实验教学模式,真正地构建具有学生主体地位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升整体的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生动.浅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
[2]许丽娟.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