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性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期   作者:刘成军
[导读] 小学生学习观念尚不成熟,其学习态度往往会被个人兴趣所左右

         摘要:小学生学习观念尚不成熟,其学习态度往往会被个人兴趣所左右。而数学一直以来都以一种枯燥复杂的面目示人,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适当融合趣味性元素,争取构建活泼有趣的高效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思考和探究,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高效课堂;学习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很多教师的教学态度严肃死板,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沉闷,这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对数学的反感心理。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认真分析数学学科的特征,了解学生面临的困境和实际需求,据此调整教学手段。争取为学生打造亲切、有趣、自由的学习平台,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1.构建生活图景,营造亲切氛围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到银行储蓄,小到超市购物,无处不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并且有很多数学理论正是人们从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来的,这进一步说明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陌生复杂的,生活是亲切有趣的,所以他们自然更愿意拥抱生活,也愿意投入到对生活问题的思考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演示等手段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生活图景,借此引出数学知识。从而营造亲切有趣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及认识》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晾衣架、阻车护栏、太阳能热水器等生活常见物。当学生发现这些物体中都包含三角形时,我便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很多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结构?”在学生思考之际,我为学生描述如下生活情境:“小孟家有一个松动的木头板凳,人坐上去会左右摇晃。于是小孟在两个凳子腿之间斜着钉了一根木条,结果板凳就变得十分牢固。”同时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修理前和修理后的板凳。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很容易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创设生动的生活图景,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平台、解决问题的材料,让数学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置身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使抽象的数学符号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在自然、亲切的氛围中培养数学兴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
         2.设计数学游戏,提升学习效果
         游戏可以给小学生带来很多欢乐,自然也能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很多教师对游戏有很大的偏见,认为游戏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意志。所以在大部分课堂上,很少能见到游戏相关的元素。而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清楚,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之外,给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同样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并且只有快乐学习,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一些趣味游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玩摸球游戏。其形式如下:我拿出一个纸盒,将里面的小球展示给学生,其中有红球、黄球、绿球各两个。然后我请几名学生上台,让每名学生选择一种颜色,然后依次摸球。如果摸到的小球的颜色与自己选择的颜色相同,则视为游戏胜利。在几轮游戏过后,我取出一个黄球,放入一个红球,让学生继续游戏。而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会适当设疑: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你觉得选择哪种颜色获胜的可能性最大?等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对“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比较”等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生在课堂上易于疲劳,精神容易分散。数学游戏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在适当的教学环节采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数学游戏教学,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组织合作探究,打造自由空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总是为学生包揽大部分探究任务,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自己接受知识的灌输。这虽然节省了学生的精力,但却侵占了学生思考、想象、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进而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学习不仅是一个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更应该是不断接触新鲜事物以及挑战自我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乐趣。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争取给学生打造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体会学习之乐,在合作和分享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结组,并让各组学生收罗一些圆形物体。接着我给学生布置如下探究任务:
         (1)生活中我们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2)请测量手中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找出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先是对第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举出滚圆法和绕绳法。接着,各组学生便利用这两种方法来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及直径。之后,学生们对测量数据进行观察和计算,并在我的点拨下顺利发现π,最终得到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打造施展才能、彰显个性的平台,使不同风格、不同智力、不同水平的学生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达成共识、共同提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求知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大胆突破、积极创新,争取在课堂上合理融入趣味元素,并适当优化教学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8(24):60.
         [2]齐连颖.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