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形式的改革进程,小学数学更是成为了改革的重点,这是因为小学阶段是数学思维培养的开端,其也是后续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重要基础,但值得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教师也是力不从心,对于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有时并没有完全消化,导致课后做作业十分困难,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而信息技术恰恰可以为小学生争取更多的课堂强化练习时间,大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模式及促进知识点理解和掌握三方面对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小学数学教学面向的是正处于儿童期的孩子,这一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很强,他们需要充足的数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知识的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形式,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得到显著改善。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认可新的教学理念,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实施数学教学,促进自己的长足发展。
1.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也使得小学教师的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需要更多一些,而且学生更需要直观而生动的展示,巧用信息技术后,数学知识会以新颖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很容易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利于教师更为高效的完成教学,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比如,在“认识图形”这节课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形成初步认知。教师在具体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这一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与所学数学图形相符合的实物,并给予学生抢答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最后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与总结,同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困惑,教师再利用予以进一步讲解。总之,巧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2.巧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和乏味的,而且不太好理解。分析原因不难发现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身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学方式太多单调有关。
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实自己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学习模式,以更轻松地方式获得知识。比如,在“统计图”相关课程中,教师首先可就讲授内容提前一天布置好学习任务,为之后的数学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在接下来的例题讲解过程中,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并且演示这些统计图的生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觉到所学知识的神奇之处。最后,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取消化当堂课所学的内容,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这些统计图所具有的特点和各自优势及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再带领学生做好总结。总之,巧用信息技术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形式更为多样化,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3.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不利于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这是传统教学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因为毕竟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理解有时和教师的讲授是不同步的。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其打破了传统小学数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枷锁,尽可能地将学习的自主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信息技术融入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强化练习,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得学习变得更为高效。比如,在青岛版“圆柱与圆锥”这节课中,教师首先进行知识的讲解,再给学生出几道典型练习题,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可以认清自己该节课的教学情况。然后,教师再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分析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以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配以练习强化包,让学生课后也可以有选择性做复习和强化练习,这也实现了课内外的有效结合,使得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还有很多,而不是仅局限于课堂。总之,巧用信息技术促进了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结束语:
近年来,可应用于教学的信息技术媒介越来越多,其中多媒体和网络最为实用,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信息技术工具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最大化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当然,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形式还有很多,这些还需要一线教师的开发与努力。
参考文献:
[1]安卫红.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 新课程·中旬, 2019(3):130.
[2]吴锦渝. 巧用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 新课程(上), 2019(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