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期   作者:匡增强
[导读]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正

         摘要: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正,可以有效地改掉学生坏的学习行为,规范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习惯养成。本文从中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入手,对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矫正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矫正问题;教学研究
前言:
         学生在中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中存在错误的态度、方法,导致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能否有效的矫正问题成为影响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只有正确看待矫正问题,采取有效的矫正方法,才能规范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正确
         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和积累,才能看到效果,但是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增多,压力增大,语文学习的“皮厚”,致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成就感不强,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进行阅读学习的时间安排上相应减少,而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其他需要硬性完成的作业中,从而严重影响了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时间不断减少,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不能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语文的兴趣逐渐淡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中学生语文素养的严重问题。
(二)语文能力不全面
         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听语言、说语言、读文章、写文章的过程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表现在对专业文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求具备相应的言语思维。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受到这些原因的影响,而出现能力不全面的问题。第一,学生个人的思维角度是不同的,有的擅长形象思维,有的擅长抽象思维,不同的思维习惯,学生在进行情感的体验和逻辑的把握学习中,效果是不一样的,反映出来的水平也是有差异的。第二,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擅长写作,都得擅长说话,这些特点也会影响语文知识的有效学习,限制了学生的全面性能力提升。第三,受到教育条件的影响,有的家庭重视阅读,学生接触学习的时间长;有的家庭不重视,学生不愿意阅读学习,这些不同的环境因素也是造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不全面的一个原因。
(三)习惯定势的养成
         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之后,在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中,会使用既定的习惯定势去解决问题,开展学习。这种习惯定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如果学生养成的习惯是错误的,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矫正,就会影响到中学阶段开展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比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拼音错误认识,如果不进行纠正,学生在中学阶段进行文字的识记过程中就会出现错误,进而产生不良的影响。又比如,在以往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重视不够,就不能去寻找阅读资料、主动阅读,这种习惯定势的影响,使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不会主动的开展阅读,从而养成消极的语文学习态度,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严重缺失,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迁移性问题影响
         中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迁移性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知识迁移的影响。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只有对既往的知识牢固掌握,才能够举一反三,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进行更好的理解与学习,恰如叶老所说“教是为了不教”。但是学生在既往的学习中,如果养成语文知识的不全面认识,不会融会贯通的使用知识迁移,是会影响到学生后面更深入的学习,还会造成很多学习中错误认识理解的持续运用,一错到底。第二:技能迁移的影响。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存在着技能的迁移影响。比如学生如果掌握了小说的欣赏技能,也可以很好的开展戏剧的欣赏;学生如果掌握了阅读分析的技能,也可以很好地开展写作。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学生对于技能的迁移并不能实现充分的练习和刻意的训练,限制了作用发挥,他们还不能做一名很好“钓鱼人”。第三:策略迁移问题的影响。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策略很重要。比如,学生往往对于自己的错误不能发现,但是对于同学或教师的错误非常容易识别,可以利用学生这种特点进行策略研究,开展教学,改善当前的策略迁移影响。


二、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的方法
(一)从重点问题入手,进行矫正
         从重点问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矫正。比如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喜欢他吗?说明你的理由。”的问题,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但是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的高低不同,持有观点的态度也不一样。针对这些现状,可以启发学生使用不同的眼光去定位孔乙己,“小伙计”、“掌柜”、“酒客”“教室里的我”。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矫正解决的过程中,抓住了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阅读能力不强,进行及时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进行阅读,开发思维,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提高说语文的能力。
(二)做好示范的作用,进行矫正
         示范作用,在语文知识的矫正开展中,效果明显。比如在进行课文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的方法对朗读过程中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语调、情感进行示范,起到良好的矫正效果。又比如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各有不同,针对不同的文章,学生进行写作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可以对文笔流畅、思维独特的优秀文章进行示范讲解,以达到矫正学生写作的目的。通过开展良好的示范矫正,提高学生对正确知识、思维的形成,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用好对比的发挥,进行矫正
         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矫正,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养成。比如在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其中的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感觉有些不理解,甚至笑场,这就是对父爱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可以选用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中对母亲对儿子瘫痪在床,暴怒时反应的描写,来对比两篇文章中亲情描写的不同,父爱的深沉,母爱的无声,都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烘托、渲染、比喻、描写手法的使用。又比如在进行“秋”的鉴赏中,可以对比诗歌《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观沧海》中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通过这些“秋”的不同鉴赏,启发学生建立开阔的思维,养成正确的欣赏学习态度。
(四)理清问题的思路,进行矫正
         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种问题理清思路,进行矫正。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不管是阅读文章、分析材料还是开展写作,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理清思路的思维过程进行有效的分析,来判断学生思路不清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及时有效的矫正。使用“大声想”的方法是其中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教师及时的将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进行引导、矫正,提升学生理清思路的能力。
(五)教学法创新使用,进行矫正
         中学语文教学在进行矫正的方法使用中,可以使用故意错误的方法和诊断补偿的方法来进行矫正。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进行矫正的过程中,可以故意的说错、写错或者读错,让学生进行纠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缓解学生错误发生后失落的情绪,从而达到矫正的效果。在诊断补偿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之前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错误的习惯、认识进行集中地搜集,进行诊断补偿矫正,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补救,提高学生对正确知识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建立学习的行为和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学语文矫正问题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鼓励的语言进行及时有效的矫正开展,在方法的选择中要根据不同问题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提高矫正的质量和效率,并将整个矫正工作放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中进行,规范矫正的范围,才能真正提升矫正问题的作用,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玉荣.新媒体教学下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微思考[J].名师在线,2020(09):17-18.
[2]景喜梅.基于情感教育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7):77-78.
[3]窦红杰.浅谈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0(0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