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置上有着多维度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日常的交流使用,还要满足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要求。教师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契机,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从优良传统中找寻素质教育的支撑点,打造一套学生听得有趣、学得开心的高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教育
引言:时代的发展使文化的普及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真正能深入体味文化之精髓的人却并没有增多,甚至在减少。在互联网飞速传输的现代社会,厚重的典籍被遗忘在旧纸堆中,深刻的思想也随之流逝。因此,作为文化常识积累与思维能力训练的语文教育教学意义重大。深挖教育素材,激活传统文化来增强学生的传统底蕴,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实现文化自信的弘扬,让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学生时代便融入国人的血脉与呼吸当中。
一、增传统文化充实语文课堂
语文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支撑,语文课本应该带给学生的是人文化素养,以及对世间百态的通达度。在语文课堂上增加传统文化,提高语文教育品质,以星斗万千的知识量,不拘一格的的文化概念助力学生上斥苍穹,下立身心。传道授业,譬如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间,通过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奠定坚实的语文根底,引导他们学会在什么地方运用这些知识,怎么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日后的作文写字、遣词造句都能有所皈依。这是一个信息泛滥需要表现自我的年代,必须将学到脑子里的东西会用用语言很明确的表达出来,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精神思想。这才是在语文课堂中加入传统文化诵读、记忆环节的意义所在。
一个国家的文化必须成为多数人的信仰,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流文化被传承。一个文化需要一个社会、民族绝大多数人认同才能成为主流。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旁征博引精品古文化,譬如引导学生非功利化阅读,开设传统文化兴趣角,在语文授课过程中增设诗歌诵读活动等措施还课堂与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使其积极主动地去吸纳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民族文化信仰。把思想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大方向,让语文走进学生生活,教会他们正确看待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养成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引传统文化渗透学生生活
在语文实践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差异性,让学生以他们的人生去感受,为日后的多样性经历储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不可能也无需去人为的制定这些标准。在传统文学知识和历史文化理念的传递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程度,毕竟学生脱离那个年代,有些文化传统一时难以理解甚至无法接受。以缠足为例,在过去的朝代抑或是未来的时间里,可能依然有人认为那是优秀的传统。
既然语文教学目的在于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要做就不是只告诉学生一个片面的历史,报喜不报忧的传统文化单方面灌输手段已不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素质教育教学。
找到正确的开展方式,譬如让学生自己去上网检索、请教长辈抑或其他途径独立全面地去发现、了解,再于课堂上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分析的信息交换平台。譬如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知道了解文字的演变,明白自己现在讲的普通话从何而来,知道文言文是与古人交流对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的桥梁。
三、把传统文化融进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不应是只是应付高考的,相比起其他科目,语文的知识性与文化诉求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影响更加广泛深远。无论是古诗文或是现代文,通过作者描写当时国家和社会的情形以及抒发的爱国之情了解作者的生存世界与价值观,因此语文课文中可能包含某种价值取向。但是归根结底,语文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我国语言的能力,而非强求创造文化。
除了语言技能外,在文学常识方面,学生太多靠临时抱佛脚完成应试教育,缺乏对整个文学史的宏观体系建构,基本素养相对不足。例如在诗与词学习时讲到韩柳,因课程时间有限,只告诉同学们文起八代之衰的信息便戛然而止,最终的教学效果却是学生不知甚解,“八代”文学是如何,韩柳与之相比又有如何之不同,造成不同的原因又是如何,这些都不能涉猎。如此抽象平面化的记忆,导致整体学生对文学认知都有着难以避免的割裂性,不利于学生吃透文本,提升文学素养与个人修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明确要讲的内容,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借助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完成语文大世界的架构。教师在授课之前时多给自己讲几遍,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深刻的领会其中的奥义,并不断深挖优秀文化,最后发现与众不同的讲解思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讲解形式毕,让学生真正听明白,从中多元化的文化资源中学习到获取一种驾驭文学的能力。
结束语
当我们在发展道路上跟着技术的指引披荆斩棘时,请记得传统文化的原始驱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认清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结合历史、社会实际,带领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了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诗词歌赋,孔孟文章,把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东西,尽所能地通过语文教育实现代际相传来保留一些。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只有立足传统,内心才能深刻,方可在沉寂沉淀后爆发千钧之力,才能建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李元香.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J].科技风,2020(08):75.
[2]王兆瑞.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0(04):52-53.
[3]丁玥彤.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90+92.
[4]常振中.基于高中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分析[J].才智,2020(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