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是一所寄宿制高中。由于多数高一新生在初中阶段没有住校的经历,所以当他们从初中迈入高中,有许多的不适应,例如环境的陌生、人际关系的疏远、学习任务的加重以及竞争压力过大等,他们往往会因此而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机减弱,从而影响他们的高中三年,乃至人生的轨迹。除此以外,大多数住校生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因为远离父母,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向父母倾诉,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意义深远。
关键词:班主任;寄宿生;管理
一、班主任要给予住校生更多的关怀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环境,有的学生是来自农村,有的同学则是来自城镇,家庭背景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以前的生长环境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此,当他们来到同一个班集体生活的时候,各自的适应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很多来自城镇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对于日常事物的处理都不是很恰当,有的甚至不知道怎么洗衣服、怎么铺床铺、怎么叠被子;而来自农村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造成寝室环境变差,同学之间容易产生矛盾。2013届我班的一位住校生,由于不知道怎么整理好个人物品,造成寝室在文明寝室考核中被扣分,同寝室的室友就说了他几句,由此争吵了起来,几个人扭打在一起,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高中班主任更应积极配合学校生活老师,帮助学生处理好日常的个人内务。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加强指导,班主任老师要随时到寝室去探查情况,了解班级住校生的生活环境,只有学生的生活环境变好了,才能有更足的精力去学习。作为寄宿制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方面更应该身体力行去关心学生,亲自指导学生如何叠被子,如何整理床铺,如何将寝室的洗涮用具摆放好。这些看似不属于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恰恰是班主任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每一个班主任都如此热心去帮助学生去适应新的环境,那么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度也会大大的加强,日后学生遇到了困难也会主动去找班主任解决,这些举动在很大程度上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争取更多的支持
由于意识上的不足以及工作的繁忙,住校生的家长往往对学生的高中学习情况漠不关心。但对待学生的教育一定是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缺少家庭的支持,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是效率不高。从2010年开始,每一届高一新生入学后,我都会专门召开住校生家长会,会上用以往的案例告诉住校生家长两点。第一,家长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帮助,学生三年后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第二,高中阶段,家长力所能及的管理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进行。向家长传递一个信号: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心,家长必须要做,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除此以外,每次阶段性考试后,我会给每位家长电话或短信,告知学生成绩以及平时表现,让家长知道班主任没有放弃每一位学生。长期的坚持,等到高三,班级里绝大部分住校生家长都能主动投入到学生的高三复习中去,为学生的高三复习带来更多的精神动力。
三、提高班主任自身的魅力,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的德育发展
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的人,更容易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了麻烦都会找班主任解决,班主任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学生的第二父母了。一个好的班主任会有好的个人修养,让所有的学生都愿意信服自己,甚至让学生对自己有“崇拜”之感,这样的感染力所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的学习以此来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好的班主任老师不仅要讲课讲的好,对班级的管理更是有一套好的方案,让学生都愿意听从老师的安排,并且乐意为班级出力。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班主任,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识水平,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灵活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公平正直,做班级和谐发展的主要引导者。
四、采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做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班主任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但其本质是一个教育者,如果班主任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因循守旧,那将被时代所遗弃。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今社会,虽然班主任的工作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挑战,但是这些问题和挑战都意味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产生。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新理念需要每位教师在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的探索,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五、结束语
想要将寄宿制下的班主任这个工作做好,老师就要学会分析住校生的性格特征,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班主任要学会运用《管理学》中的知识,引领住校生及其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让我们在和谐的师生、家长交流中,在温馨的班级环境下,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让住校生对自己所在的班级多一份责任感,有主人翁的意识,这样才能达到班级管理工作的要求。对于寄宿的学生,班主任更要从学生的生活上来给予关心和爱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内心。这样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让老师更加贴近学生,了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