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较为先进的教学形式,也是疑探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认为,要想顺利的搞好疑探教学,就必须使小组合作行之有效,要想是小组合作行之有效,首先要分析小组学习的现状,然后对症下药,才能确定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现状分析;策略
一、小组学习的现状
二、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
似乎两三张课桌拼靠在一起、学生4-6人围而坐之、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了。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实际上学生或茫然无收获,或争吵偏主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为讨论类合作学习设计合适的讨论题,没有为操作类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足够数量和品种的学具,包括记录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果的报告单、记录表等这就是思想内容上,操作流程上准备不充分。
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学生对“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不问不听,加上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于是各“作”各的,你不想与我“合”,我不愿与你“合”,使小组合作学习作而不合。
3.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
指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值达不到合适的长度。一般来说,小组进行较复杂数学问题的讨论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5-8分钟,即使是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也不能少于2-3分钟,再少,不是给小组合作学习釜底抽薪、煮成夹生饭,这样合而无质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必要安排吗?
4.指导不及时,合作无果
指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点和引导。
5.评价不到位,合作低效
评价不到位,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
二、小组有效学习的策略
1.应该合理分组
为了促进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分组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同组异质为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异组同质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人数,4-6人为宜,根据大班教学的实际,7-8人也未尝不可。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应该分工明确
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合理分工、明确分工,促使小组的各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任务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3.需要交往互动
教师与学生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与教师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
学生在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
4.选择恰当的时机
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来讲,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有:在学生认知遇到困难时开展合作;在学生意见不够集中时开展合作;在选择解题策略时组织合作学习;选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探究欲望的内容时组织合作;能突出一节课重点、难点的问题时组织合作。
因为合作学习的规模比较大,一节课内不可能反复的使用,所以应该集中精力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解决一堂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在揭示了圆的各部分名称之后,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半径与半径之间、直径与直径之间、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好:在学生感兴趣、有说的欲望的时候组织合作学习,学生比较投入。学生人人想发言,课堂教学一次只允许一人发言,短时间内满足不了学生全部发言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对如何合作进行程序指导:提示在小组长带领下在组内轮流说,评一评谁说得最好,最后推荐一名说得最好的学生全班汇报交流。学习任务明确,人人能参与。模仿说一句话,学生大部分做得到;比比谁说得好,能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用时合理,基本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
5.明确教师角色
教师是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从“大包大揽”到把舞台留给学生,教师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互助互爱、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的过程。合作之初,他们需要得到指导。合作之中,他们需要得到帮助,遇到阻碍或困难时,他们需要倾诉和鼓励,获得成功时,他们需要肯定和欣赏。
6.重在技能训练
只要每天都坚持培养听,说,交往的技能训练,课堂上一定会出现前所未有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组对XX组的说法有补充;我们同意XX组的意见,但我们的理由却和他们组不一样,我们认为……我们不同意XX组的意见;请问XX,你们这样算的理由是什么?有序的发言,有理的争辨,相互补充,静静的倾听,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
7.指向评价过程
在组内合作交流的时候,鼓励“待优生”开口说话,只要他们尽自己的力量完成组长安排的合作任务,或者能简单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就让组员及时评价:“你说的不错,为我们小组曾添光彩,你真棒!”同时我还会特别关注这些“待优生”在组内的表现,在他们讨论交流的同时及时跟上,靠近学生身边进行指导他们思考、表达,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你今天表现得不错呀!你不但完成了组长交给你的任务,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真了不起!加油吧!”还有:在汇报员展示汇报完后,我会引导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站起来评价:
“你能评价一下汇报员的表现吗?”再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评价:“我觉得汇报员汇报的很到位,刚才评价的同学听得很仔细,评得很真诚,我要向他们学习!”接下来由各组组长对本组组员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最后我会对学生在整个课堂上的表现做出综合性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我会侧重对小组群体合作、展示能力等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反复的、多层面的评价方式使课堂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合作学习不是疑探教学的点缀,也不是达到教学改革要求的形式化表演,而是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我相信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我们疑探教学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