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克服盲生定向行走课训练中的恐惧心理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期   作者:陈建乐
[导读] 因恐惧心理而影响学习的现象,在盲生定向行走训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 摘要 ] 因恐惧心理而影响学习的现象,在盲生定向行走训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特殊学校的定向行走课教学中,努力让盲生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引导盲生正确的自我缺陷补偿,为盲生学习生活本领、体验生活乐趣、应对生活问题等探索了有效途径,扩展了盲生的认知范围,为盲生自食其力、回归主流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 恐惧心理;定向行走;缺陷补偿
        盲生在校期,是其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个性发展中可塑性最强的一个时期,又是易受各种不良心理干扰而影响学习训练的重要阶段。教学中,笔者发现因不良心理如恐惧心理而影响学习的现象,在盲生定向行走训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个别恐惧心理严重的盲生,正常的行走训练难以继续 [1] 。因此,引导盲生走出心理误区,纠正其个性发展中的不良心理倾向,帮助盲生克服恐惧心理,是盲校定向行走教师要引起重视的课题。
1 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
        恐惧是一种心理的反常现象,对于在定向行走训练中的盲生来说,主要表现为实地训练时的恐惧,这种恐惧的形成与这些盲生的视力残疾有很大的关系 [2] 。由于他们从小目不视物,生活中较多的磕磕碰碰在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很大的影响;其次,这种恐惧的形成也与盲生个人的思想、意识个性、气质有很大的关系。意志坚强、善于自控、勇敢泼辣的盲生比意志薄弱、羞怯腼腆、个性内向的盲生在训练中表现的要好得多,实地训练活动中紧张的程度要小得多。而那些意志薄弱、羞怯腼腆、个性内向的盲生一到新的环境中或人比较多的情况下,就会显得十分紧张,东西南北也找不到了,也不知自己该往哪里走了,有的紧张得两腿打颤、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动作甚至都变了形;另外,自信心不足也是造成盲生训练中恐惧的一个原因。主要是那些在过去生活中有过碰伤或摔伤的盲生,在心理上留下了较深的阴影,致使他们对陌生环境缺乏认识,怕自己再次受到伤害而在行动中畏畏缩缩、小心翼翼;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盲生技术不过关。平时的训练中不认真,表现时好时坏,比较懒
散,所以一到实地训练中心里总是没底,思想负担过重,从而产生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平时自然稳定的心理状态会被紧张、激动、恐惧所代替,导致完不成训练的目标和任务;此外,个别盲生依赖心理严重,在平时的训练中常常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上课时自己缺乏主动,只是跟着其他同学后面走,根本不考虑自己如何提高能力、技术是否规范到位。久而久之,当他自己独立行走时恐惧心理骤然而生,就会出现左右为难、举步艰难等情况。
2 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
2.1 减轻盲生的思想压力,增强其自信心
        盲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活动更加喜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让盲生克服在定向行走的训练中的恐惧心理,就必须使盲生体验或获得成功 [3] 。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多加强对盲生的心理暗示:“你一定能行!”“你要相信你自己!”“你是最棒的!”同时,在盲生的平时训练中要严格要求,使其在技术方面不断熟练和提高,使其知道“艺高人胆大”的道理,并要求盲生在业余生活中活学活用,主动将所学的技能发挥出来、取长补短,消除其动作不熟练不规范而造成的紧张。
2.2 转移注意力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观察盲生的行动,指导他们在训练时不要过多的考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排除杂念,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听觉、触觉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脑子里想的是如何使自己的技能在训练中充分的发挥出来,如何了解和适应陌生的环境,并在安全、有效、自然的前提下,使自己的训练水平与生活能力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杂念置之度外,全身心地进入训练中,恐惧感也会随之消失。
2.3 多给盲生提供自我探索的锻炼机会
        对于整日里生活在学校的盲生来说,学校的地理环境和附属设施已经很熟悉了,在这样的条件下训练安全性比较高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让盲生早日自食其力、安全有效的独自行走,必须要进行校外实地的各种训练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盲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技能得到完善和发展。盲生不断走出校园,经历的感性认识多了,心里也就有了底了,许多麻烦事就会能避免,恐惧心理也就会逐步消失了。

3 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
        ①安全意识培养一点:定向行走实践活动中,有时会发生碰伤或损伤,常常是因为盲生的麻痹大意和保护意识淡薄所造成的。因此,定向行走教师要结合实践训练,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积极预防在实践活动中的损伤,努力预防盲生出现恐惧感。②保护帮助加强一点: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中,尤其是盲生独自在公共场所的活动中容易发生意外和特殊情况,造成盲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损伤。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盲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到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随时考虑对盲生加以保护。③准备活动充分一点: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前,教师要根据盲生特点、气候条件、活动量等情况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以感到身体发热、略微出汗为标准。④心理状态稳定一点:定向行走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盲生轻松、愉快、平和的心理状态。如果盲生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盲目参加实践活动易发生损伤,所以必须要求盲生以积极稳定的心态参加定向行走的实践活动。⑤运动负荷适量一点:定向行走教学与体育训练有相似的地方,必须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对于定向行走实践活动中的盲生更应特别注意运动量的大小。不要盲目加大活动量,当发现盲生身体疲劳时要减少负荷,避免盲生对定向行走实践活动产生厌倦感。此外,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多对盲生进行轻松自然的自身调节暗示,使他们的身体机能保持良好状态。改造盲生在定向行走教学中的恐惧心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从根本做起,从基础抓起,从点滴教育入手,耐心培养、因人施教、长期坚持。作为教师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在工作中葆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观察,多认真思索,找出应对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每名盲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才会迎刃而解,定向行走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季平.视障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5:15-20,69-73.
[2]  袁东.视障儿童个别矫正与康复[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5:163-166.
[3]  钟经华.盲教育教师指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236-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