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期   作者:蔡葵花
[导读] 在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已然成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要】在新时代,传统文化教育已然成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如何在幼儿园落地呢?怎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儿童做“有根”“有魂”的人?本文试以绘本为载体,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实践方式方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绘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八千多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形成与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弘扬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根”与“魂”“。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相继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 在《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谈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一、以立德树人为责任 ,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幼儿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幼儿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教育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部署。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为中国儿童打底色的工程。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的成型期,也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期。用中华美德来教育我们的孩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讲,就把我们这些文化的元素,文化的基因从小嵌入到儿童的头脑当中去,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头脑当中始终要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是要用我们的中华文化去熏陶我们的孩子。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周念丽教授在《树立中国学前教育的文化自尊之思考》一文中,通过呈现日本、瑞典、美国学前教育的案例,深入剖析陈鹤琴先生“生活教育”理念,呼吁确立中国学前教育文化自信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时不待我的责任,他希望幼教人能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中国文化自尊自信,做有根、有魂的学前教育。
         二、以家国情怀为目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利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的;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根深才能枝叶繁茂,方可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成果。教育也是如此,培养孩子就要培养出“有根” “有魂”的中国人。幼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教育阶段,是塑造“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的关键期,这些原本就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培养内容。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可以定位以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家国情怀:家庭和美、民族团结、民族认同、文化自信、保家卫国、爱好和平、维护统一。
         社会关爱:仁者爱人、善良乐群、孝老爱亲、思念亲人、尊师孝亲、公平正义、和而不同。
         人格修养:顺应自然、举止有礼、诚信自省、卫生整洁、勤奋进取、善思好学、自强不息。
         三、以绘本为载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依据《纲要》和《指南》精神,幼儿园可以以绘本为载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幼儿园落地呢?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有其不同于其他学段的特殊性,在青少年习阅经典,诗心养正之时,幼儿教育可以选择哪些内容,又以怎样的方式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瑰宝影响尚处于启蒙期的幼儿,使其真正收获终身受益的营养,为其一生打好生命底色?
         绘本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它所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美观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在长期阅读中,绘本阅读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够促进儿童和谐发展,对儿童思维、语言、情感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优秀载体。
         以下,以绘本故事《礼让出来的巷子》教育活动实录为例,探讨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
绘本故事:《礼让出来的巷子》
教育实录:
一、师幼共同观看视频——《六尺巷》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问: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巷子吗?
         小结:在很早的时候,人们把两堵墙中间的小路,叫做“巷子”,宽宽的巷子人们就叫它“宽巷子”窄窄的巷子人们就叫它“窄巷子”那么有井的巷子人们叫它什么呢?对了,叫“井巷子”。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叫“六尺巷”(仁义胡同)
播放视频,师幼共同观看
问:刚刚我们去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师:对,我们刚刚看到的地方是“六尺巷”
问:那么尺是什么呢?
         小结:这个叫“尺”,它是用来测量的工具。“尺”也是一种长度单位,从左边到右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一尺”,那么,两尺有多宽呢?请小朋友来比一比。
师:原来“两尺”就是有两个尺子这么长的距离。
师:六尺有多长呢?请小朋友来比一比。


如果有一条六尺宽的巷子,人们叫它什么呢?------“六尺巷”
二、播放ppt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理解礼让的重要性
         师:小朋友们,关于这条有名的巷子,还有一个礼让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一)欣赏故事前半段
         出示两家争吵画面
         问:他们怎么了?
         师:你们说的都有可能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吵架激烈画面——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你希望他们吵起来吗?
                  吵起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谁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可以怎么办?
         师:你们帮他们想出来了这么多解决的办法,你们可真能干,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二)欣赏故事后半段
         问: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小结:他们这是相互礼让,生活中任何事情争吵、吵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要懂得礼让才能有更多的好朋友,事情才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三)完整欣赏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人与人相处时要礼貌谦让。
         三、师幼共同游戏----“窄巷子”, 共同讨论、进一步感知礼貌谦让的重要性。
问题:1.你通过了吗?
         2.你是怎么做的?
         3.为什么会摔倒/拥挤?
                  4.要怎么做才可以避免这些事情发生呢?
         拓展:师幼共同讨论-------生活中什么时候是需要谦让的?
         在这节教育实录中凸显出“懂得与人相处时要礼貌谦让”的活动目标。以传统经典故事引领针对现在的孩子比较娇惯,对分享、谦让的意义理解比较淡薄,通过孩子们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了解传统文化,懂得礼貌谦让的重要。教育活动策略则以阅读发展幼儿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发展想象力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在活动形式上有阅读、有讨论还有游戏,动静交替层层递进。
         在众多幼儿绘本中,基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本节执教教师选择“中华优秀传统绘本”做为教育载体。中华优秀传统绘本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有爱国家、明事理、懂感恩、守规矩、学勤俭、习礼仪、知民俗、长志气等丰富的主题内容,这些主题内容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基因、血脉和灵魂,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完美、最科学的传承、弘扬和发展。
         在新时代新肩负使命,幼儿老师应善用新思维、新创意、新模式、新手段,充分激发和调动孩子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绘本的积极性,为孩子们打好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童心如玉,琢磨有方,师心如莲,栽培有道。在绘本教育活动中,老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欣赏、理解绘本内容,并适当地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语言熏陶和练习,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绘本阅读活动中,逐步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投入语言活动的兴趣,培养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推理逻辑能力、完整讲述能力和表演表现能力等,使教学更具有全面性、人文性和情感性。
         四、以核心价值为主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幼儿传统文化绘本中,不同年龄段的绘本有不同的中华优秀文化精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萌童抓起,这是有力的教育举措。
         小班段的传统文化绘本有《小小力量大大爱》《小鲤鱼跳龙门》等。《小小力量大大爱》取自中国传统的经典故事《百鸟朝凤》。故事主要讲述勤劳善良的凤凰日积月累地积攒其他鸟儿浪费的食物,在灾荒之年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食物和同伴们共渡难关,得到了其他鸟类的拥护。故事教会孩子要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勤劳朴实,爱身边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虽然凤凰刚开始没有华丽的外表,但他的善良、勤劳和热心助人的精神就是它最美的外衣。故事教会孩子学会关爱他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班段的传统文化绘本有《金斧头银斧头》《宋濂求学不怕难》等。《金斧头银斧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关于诚信教育和遵守规矩教育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一位小男孩面对河神爷爷捞出来的金斧头和银斧头,诚实地告诉爷爷这不是自己的斧头,这种品质得到了河神的肯定,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和守规矩的重要性。在物质丰富的社会,从小让孩子懂得,属于自己的东西要保护,不劳而获是错误的,培养幼儿讲规矩、守诚信的优良品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大班段的传统文化绘本有《木兰从军》《曾子杀猪的故事》等。流传千年的故事《木兰从军》在孩子们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心中,感受中国孝敬父母的美德。在阅读《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时,孩子们会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所感染,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
         在儿童人生初始心灵纯净之时,以绘本为载体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童心,我们就播下了希望,孩子们必将“灼灼人生路,熠熠生光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前教育中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得以生动落实,帮助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让童年,有自信,有温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