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传统文化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期   作者:马佳
[导读] 客观来讲,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语文课堂的专属

         摘  要:客观来讲,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语文课堂的专属,但不得不肯定的是它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在语文课堂中带领学生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力量,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会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富有乐趣和魅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教学质量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明史上为数不多的代表,其中承载的文化力量和信息量是不可言喻的。怎样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收获到更丰富的精神体验,是当代青年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通过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力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通过传统文化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策略:
         首先,教师应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会传统文化的美。语文这门学科,因其自身独特的属性,是其他众多学科中最具备美学属性和艺术属性的学科,这和其中承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古文的学习。因此,在古文教学中,背诵的重要性就应让位于其中的美学体验。
         例如:讲解《论语·八佾》中“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可以从很多角度切入,比如孔子的君子之道,再比如介绍其中“射礼”的细节,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但是我的课堂却有所不同,我更希望同学们能感受到其中的美。通过这则内容,激发学生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几个贵族的翩翩少年,带着与世无争的气定神闲做着高雅的游戏,他们扎根于心中的礼节制度让他们保持着体面的秩序,每当轮到自己的时候,会翩翩施礼以示对伙伴的尊重,而每当结束时便饮酒以示酬达。那是一种在文化中浸淫出的优雅。短短的几个字,高度概括出的是远较《唐顿庄园》更多更精准的礼仪之美和传统之美。能达到这种效果,便是汉语学的胜利,是传统文化的胜利。语文之美很大程度体现在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而我的课堂就是要将一部分重点放在带领和激发学生去体会其中的美学真谛上。
         其次,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建立强烈的自豪感。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一种小众文化狭隘的复兴,传统文化远比很多人的刻板认识具备更强的活力,而激发这种活力的重要手段就是从根本上以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为骄傲。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境况几乎可以称得上“罗曼蒂克的消亡史”,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便是对“新文化运动”中矫枉过正部分的更正。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不应该是被迫的、灌输式的。只有培养文化自豪感,才能让初中生自发地去认可和热爱。如何实现?上文提及的发现其中的美学意义是一个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没有传承和传统的国家或者民族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没有传承就意味着没有根基和底蕴,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就显得单薄,其取得的任何成就都可能是一种侥幸或者投机。
         正如中日韩印在当今时代都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尤其是韩国,在很多方面是优于中国和印度的,但是这个国家却是当代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亚洲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国家。不仅如此,它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文学大家诞生的国度。传统文化正如一口活泉,滋养着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没有扎实独立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很多层面难成大器,没有经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亦如此。
         最后,培养学生发现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美好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授课环节中,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授课主体下移,激发学生的思考,令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魅力,体会传统文化带给文章作者的灵感和动力。然后鼓励学生仿照这种创作思维方式,让他们通过跨越数十年百年的光阴和作者的思想进行碰撞、交流感受到:中华文化有着另世界每一种文化都不可比拟且令人羡慕的连贯性。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进行思考。
         在文科学习中,语文具备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和传统文化更加交融的表里关系。可以说,一部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即为初中学习的课文。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学习具有非常大的积极影响。再进一步说,和漫长的人生比,初中语文学习相当短暂。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上对学生们的教化终究是不够的,真正能够令他们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红利的教育是赋予他们自发地从传统文化中发现智慧的能力,并在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受益。能够实现这个想法的途径,便是从七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初中生发现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美好的思维方式——笃定地坚信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美好,善于从中汲取能量。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个复杂又艰难的过程。不仅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带领学生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力量,还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美,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
        
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重点科研课题《中小学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X0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